端午安康 I 緣起,感恩!
收納多源、合流眾脈是端午節的總特徵。節日滲透着中國人的文化理念與哲學内涵,為我們供給着取之不盡的精神食糧和安頓心靈的文化場域。

緣起
端午節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 別稱:端陽節、重午節、龍舟節、龍日節、正陽節、浴蘭節、天中節,英文名:Dragon Boat Festival。是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也是一個 防疫祛病、避瘟驅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節。
迄今為止,影響最廣泛的端午節緣起是紀念屈原說。
據《史記》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力主聯齊抗秦,卻遭人反對與陷害而去職流放。
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國破家亡,屈原心如刀割,於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羅江而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楚國百姓哀痛異常,駕舟奮力營救,將食物丟進江里,餵魚龍蝦蟹,用樹葉包飯,外纏彩絲,後來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習俗
我國各地都有過端午的習俗,除大陸在端午節有賽龍舟的風俗外,清朝乾隆年間,台灣也開始舉行龍舟競渡。現在台灣每年農歷五月初五,都舉行龍舟競賽。而在香港、澳門等地,端午節龍舟競渡的風俗也十分盛行。
賽龍舟
賽龍舟又稱龍舟競渡,端午節前後幾天,大江南北都要“賽龍舟”。 在中國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了,現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吃粽子
屈原投江後,楚國人沿江苦尋屈原踪影,又害怕江魚吃掉屈原,便用竹筒裝米,投江祭奠,這就是中國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來。
由此風習相傳,為緬懷屈原,每年五月初五這一天便以粽子投江。
掛艾草
在端午節佈置可驅邪祛病的花草,來源亦久。會在家門口掛幾株艾草,由於艾草特殊的香味,人們用它來驅病、防蚊、闢邪。
除此以外,端午還有栓五色絲線、點雄黃酒、掛鐘馗像等風俗活動。
開始包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