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王噶瑪巴
.
把不動佛的願力帶入生活
.
娑婆世界再往東邊幾千個佛國之後,有一個佛國世界,叫做「妙喜淨土」。妙喜世界曾經有一位佛,佛號為「廣目如來」。廣目如來在妙喜淨土中廣傳佛法,他講法時有很多聲聞、比丘與會聽法,講到關於菩薩道的內容時,有一位比丘從大眾中站起來,向廣目如來發問。
.
比丘說:「一位菩薩在修持菩薩道時,最重要的修行與最需要注意的方面為何?」廣目如來對這位比丘說:「菩薩道的修持,最重要、最需注意的是不起嗔恨心。能有這樣非常堅強的忍辱心,是非常重要的!」這位比丘聽到廣目如來的答覆時,法喜充滿,大受啓發。因此當下發願說:「從今天開始直至成佛,對任何眾生不生起嗔恨心。」
.
比丘發了很多大願,而其中最主要、最關鍵,能讓比丘成為不動佛的大願,就是他所發的第一願「不起嗔恨心」。雖然之後比丘還發了八大願、十八願等等,但讓我們最有感受的,是他所發的第一願。這之後所發的許多大願,因為太多了,可能會越讀越沒有感覺,因此我們先專注於第一願「不起嗔恨心」。
.
比丘發下此大願後,當下廣目如來便授記說:「從今天開始至成佛為止,你的名字不會再改變,名為『不動』或『無嗔』,成佛時名號亦為不動如來。」這就是比丘所發的一個了不起的願——不起嗔恨心。如果要知道更多內容,可以去閱讀收錄於寳積部的《阿閦佛國經》或《大寶積經•不動如來會》首先,我們先想一想不動佛的勇氣,他具備了很大的勇氣。為什麼這麼說呢?從他發願此刻至成佛為止不生氣,就是他的勇氣所在。
.
總之,不動佛的精神,就在於「不起嗔心」、「不被嗔心動搖己心」,這就是不動佛的精髓、力量所在。
.
.
摘自:《法王說不動佛》
發佈於 2025-10-01 12:39 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