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成本 法師
認證法師
#梵網經菩薩戒本彙解淺釋-82
2023/08/15 星期二
各位菩薩請合掌! 
南無千華臺上盧舍那佛!
南無千華臺上盧舍那佛!
南無千華臺上盧舍那佛!
請放掌!

◎第三十九 不修福慧戒-續
【發隱】疾病者,此經律能療眾生無明宿患故。國難者,此經律能守護心王故。賊難者,此經律能摧破惡魔故。父母師長亡滅者,此經律能資導冥識故。齋會求願者,此經律能滿足行願故。行來治生者,此經律能具足法財故。大火者,此經律能滅除煩惱燄故。大水者,此經律能枯竭恩愛河故。黑風所吹者。此經律能於苦海作大舟師,渡諸眾生故。一切罪報者。此經律能於地獄作大赦書,蠲諸業障故。三惡八難七逆者。此經律能化惡為善,轉難為祥,返逆為順故。杻械枷鎖者,此經律能解脫身心內外諸縛著故。多婬多瞋多癡者。此經律能消滅三毒,發生清淨心慈悲心智慧心故。以要言之。戒能止惡行善,廣度眾生。亦何往而不利,何求而弗得耶。
【釋】蓮池大師這段文是講修慧的部分,菩薩為一切眾生讀誦講解此梵網經菩薩大乘戒律,能夠使眾生離苦得樂、開智慧。這裡所謂『疾病』是指此梵網經菩薩戒律法能夠治療眾生無始以來的無明煩惱病。這裡所謂『國難』是指梵網經菩薩戒律法能夠守護八識心王,避免國家發生戰爭。這裡所謂『賊難』是指此梵網經菩薩戒律法能夠摧毀破除擾亂人修行的惡魔,惡魔泛指惡人、惡神、惡鬼。而『父母師長亡滅』是指此梵網經菩薩戒律法能夠資助導引父母師長等,往生時候的思維。這裡的『齋會求願』是指此梵網經菩薩戒律法能夠滿足設齋會供養僧人飲食的求願之人的正當心願。而『行來治生』指此梵網經菩薩戒律法能夠讓人具足種種法財。『大火』是指此梵網經菩薩戒律法能夠滅除世間煩惱火燄。『大水』是指此梵網經菩薩戒律法能夠枯竭世間家人之間的恩愛。【出家功德偈】云:流轉三界中,恩愛不能脫。棄恩入無為,真實報恩者。『黑風所吹』指此梵網經菩薩戒律法能夠在生死苦海中作為大船師,讓眾生渡過生死苦海。『一切罪報』指此梵網經菩薩戒律法能夠讓眾生消除種種業障,又菩薩為救眾生而犯地獄業,因悲憫眾生而能夠迅速出離地獄,繼續菩薩志業。『三惡八難七逆』指此梵網經菩薩戒律法能夠讓眾生斷惡修善,轉危難為吉祥,轉逆境為順境。『杻械枷鎖』指此梵網經菩薩戒律法能夠讓眾生解脫身心種種縛著之苦。『多婬多瞋多癡』指此梵網經菩薩戒律法能夠消滅眾生三毒,發起清淨心、慈悲心、智慧心。以重點來說,菩薩戒法能夠讓菩薩上求下化,廣度眾生,令眾生止惡行善,如此菩薩又有要作什麼事情而不會順利的呢?又有想要求甚麼而求不到的呢?
所以最後菩薩若不修福慧,犯到此戒得輕垢罪。

◎結罪重輕
「隨力應修,遇緣當為而不為。一一結罪。若慊恨心,染污犯。懶惰懈怠,非染污犯。」
【釋】結罪重輕的部分,菩薩應當隨著自己的能力來修福慧,遇到有緣事,當修福慧,若不修福慧,隨每件事的發生則一一結罪。若是以慊恨心不作福慧事,犯染污起。若是懶惰懈怠,則犯非染污起。

{開緣}
「力不及者,無犯。(戒本經所謂住少利少作少方便也。) 
【釋】結罪重輕開緣的部分,若是菩薩真的能力不足,則無犯。

◎善識開遮
「或常修禪誦等一切勝業,無暇他營。」
【釋】善識開遮的部分,若是菩薩常常修習禪定、誦經等一切有為趣向無為的勝業,沒有多餘時間顧及其他福慧業,則無犯。

◎異熟果報
「不修則失二種莊嚴。修則菩提資糧,任運增長。」
【釋】異熟果報的部分,菩薩不修福慧,就會失去福德莊嚴、智慧莊嚴。有修福慧,則會累積菩提佛果資糧,隨著諸法自然的運作而有增長。

【戒本文】「如是九戒,應當學,敬心奉持。梵壇品當廣明。」
【釋】從不行救贖戒到此戒不修福慧戒,這九條戒菩薩應當好好學習,以恭敬心奉行無違。在梵網經的律藏中有一品為梵壇品,在此品中有廣泛的說明。(此梵網經律藏已失傳)

◎第四十 揀擇受戒戒
【戒本文】「若佛子,與人受戒時,不得揀擇。一切國王、王子、大臣、百官、比丘、比丘尼、信男、信女、婬男、婬女,十八梵天、六欲天子、無根、二根、黃門、奴婢、一切鬼神,盡得受戒。應教身所著袈裟,皆使壞色,與道相應。皆染使青黃赤黑紫色,一切染衣,乃至臥具,盡以壞色。身所著衣,一切染色。若一切國土中,國人所著衣服,比丘皆應與其俗服有異。若欲受戒時,師應問言:汝現身不作七逆罪不?菩薩法師,不得與七逆人現身受戒。七逆者,出佛身血、弒父、弒母、弒和尚、弒阿闍黎、破羯磨轉法輪僧、弒聖人。若具七逆,即現身不得戒。餘一切人盡得受戒。出家人法,不向國王禮拜,不向父母禮拜。六親不敬,鬼神不禮。但解法師語,有百里千里來求法者,而菩薩法師,以惡心瞋心,而不即與授一切眾生戒者,犯輕垢罪。」
【釋】這第四十條戒是揀擇受戒戒,佛制只要是眾生能了解法師所說戒法,且願意受戒,菩薩法師不可以作揀擇不給予授戒。菩薩法師本身所受三聚淨戒戒體,是以利益眾生拔苦與樂為目標,必須主動化度十方,欲令眾生受戒;若是作揀擇不給予授戒,或者起惡心、瞋心不給予授戒的話,則有失菩薩初心,有失菩薩菩提本懷。如此菩薩法師不給予有緣眾生授戒,則犯此戒得輕垢罪。
發佈於 2023-08-31 13:37 台湾
評論 0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