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三量’?
3 個回答 查看原文
學普
認證法師
量(梵語:प्रमाण,pramāṇas),古印度知識論術語,意指正確的認知,或正確的知識來源。在印度教與佛教中都有使用,用於哲學辯論場合;佛教中為因明學的一部份;印度教中有《量經》(Pramāṇa Sūtra)。
在佛教的因明學當中,陳那論師和法稱論師定義「量」為「不妄的新知」,粗略地說即是「知識的來源」。狹義而言,「量」指的是「認識事物之標準、根據」;廣義言之,則指「認識作用之形式、過程、結果,及判斷知識真偽之標準」等。不正確的認知,則稱為「非量」。

對於量的分類,有多種說法。《因明正理門論》認為僅有現量與比量才能稱為「量」[1]。有人則加入聖言量,成為三量。即下列三種:

以眼耳鼻舌身等五種感官所獲得的「現量」(pratyaksa)。
以邏輯推理所獲得的「比量 」(anumana)。
以教典或聖者所言的「聖言量」(sabda),又作正教量、至教量、聲量、聖教量。
發佈於 2023-02-20 22:30:10 印度尼西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