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有分十地,从初地至十地中,是否初地菩萨比十地菩萨境界差呢?……
菩萨有分十地,从初地至十地中,是否初地菩萨比十地菩萨境界差呢?……
來自 孫益申 的提問
共 3 個回答
釋成本 法師
#閱齋-十地 (一)乾慧地,又作過滅淨地、寂然雜見現入地、超淨觀地、見淨地、淨觀地。乾慧意指單有觀真理之智慧,而尚未為禪定水所滋潤。此位相當於聲聞之三賢位,以及菩薩自初發心乃至得順忍前之覺位。(二)性地,又作種性地、種地。即聲聞之四善根位與菩薩得順忍之位,雖愛著諸法實相,但不起邪見,係智慧與禪定相伴之境地。(三)八人地,又作第八地、八地。人即忍意。相當於聲聞見道十五心(已體認四諦十六心之八忍七智)之須陀洹向,與菩薩之無生法忍。(四)見地,又作具見地。相當於聲聞四果中之初果須陀洹果,與菩薩阿鞞跋致(不退轉)之位。(五)薄地,又作柔軟地、微欲地。聲聞已斷欲界九種煩惱(修惑)一分之位,即須陀洹果或斯陀含果。亦指菩薩已斷諸煩惱,猶存薄餘習之位,即阿鞞跋致以後至未成佛間之覺位。(六)離欲地,又作離貪地、滅婬怒癡地。聲聞斷盡欲界煩惱得阿那含果之位,與菩薩離欲得五神通之位。(七)已作地,又作所作辦地、已辦地。即聲聞得盡智、無生智證得阿羅漢果,或菩薩成就佛地之位。(八)辟支佛地,即觀十二因緣法而成道之緣覺。(九)菩薩地,指從前述之乾慧地乃至離欲地,或指自後述之歡喜地乃至法雲地(初發心至金剛三昧),即菩薩自最初發心至成道前之覺位。(十)佛地,指一切種智等諸佛之法完全具備之位。大智度論卷七十五載,此三乘共位之菩薩,依無漏智斷盡疑惑而開悟;如燈心燃燒,不一定於初焰或後焰燃燒,同理十地之斷惑亦不固定於任何一地,而係各自皆能至於佛果,故喻謂燋炷之十地。 阿彌陀佛!
2023-03-03 17:16 台湾
42 点赞 0 评论
惟悟法師
不是世俗人所認知的高低分別 而是對法的認知及行證差異
2023-04-04 17:57 台湾
38 点赞 0 评论
妙舟
金剛經言:「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有人認為此話是指賢聖因證無為而與凡俗有差別,但實際是指賢聖與賢聖之間在證悟上存在差別。華嚴經:「一切佛法,皆以十地為本,十地究竟,修行成就,得一切智。」聖位菩薩與佛的修證境界是不可思議的,凡夫是很難了知的,只能從經論中窺其大概。 菩薩一地一地的修證境界,都是在做清淨心地,開發智能的實現。一個菩薩行者為實現心地的光明境界,運用各種修行的方法和普渡眾生的志願做為開發圓滿智能光明的前方便。悲願的理想,是在運用慈悲心懷來柔和、升華、寬大菩薩行者修學佛道前的凡夫狹窄胸襟。如果一個修行者的心地在行與願相互遞進的修持過程中,愈來愈柔軟、謙下、隨順、純善、寂靜、不動、廣大、堅固、明盛、清淨、平等、無等,則其智能證量越超越、越深廣、越無邊、越圓滿、越究竟、越不可思議。也就是金剛經所說:「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2023-04-14 09:24 中国
33 点赞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