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家族念佛道場
戒晟法師
認證法師

  二十世紀之初,在澳門三層樓上街和三巴仔街交界處的一座樓房內,窗戶不時傳出陣陣的念佛聲:南無⋯⋯南無阿彌陀佛!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梵音增添了祥和氣息,給紛亂的世局注入一股清流。這處,便是張家的念佛道場。張家,說的是張壽波,也就是著名的觀本法師家。觀本法師(1868–1946)俗姓張,名壽波,號玉濤,香山縣南屏鄉人,1894 年踏足澳門。他是近代禪宗泰斗虛雲老和尚的十大弟子之一,也是與梁啟超志同道合的朋友。有關他的曲折人生歷程,我們稍後再詳談。

  回到一百多年前的 1914 年,張壽波在上海玉佛寺遇到了常州天甯寺的冶開和尚。這個偶然,改變了張壽波的人生。他們一見如故、秉燭夜話,談人生、論世道。張壽波豁然開悟,看透人生,遂追隨冶開門下,修淨土法門,法名觀本。觀本自皈依之後,便一心開展弘法之路並思量如何打開傳授佛法的門。正當躊躇之時,觀本想到了張家的遠祖張掄。張掄曾經以其家居 —藍田山莊作為蓮社,結社念佛,倡修淨土宗。

  

澳門功德林正門                                                                    功德林位於兩街交界處

  張壽波深受啟發,相信要普度眾生、感染世人,需先從家庭開始。而他此時的家,就是澳門。於是張壽波致力於在澳門弘揚佛法,並輾轉於香山、上海進行籌備工作。1915 年,張壽波安頓好後,便回南屏帶家人一同到澳門生活。他先在家中設立念佛經行次處,讓母親在家中拜佛念經。張母身心豁然,成為虔誠的佛教徒,更吩咐兒子,要將家族念佛場擴大,且希望能帶動家中各人參與。很快,張壽波的妻兒弟妹同受他的影響,一起加入念佛行列。或許是在那個動盪不安的時局,信仰特別能使人心靈平靜,令思想得到寄託和安慰。因此,張家的念佛場吸引了不少附近的民眾,而且漸漸增多。由於隨喜者甚眾,觀本便在家中創辦了較具規模的念佛道場。雖然是家庭式,念佛道場也建置了甚為莊嚴的佛殿。於是,“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傳遍了整個街區,附近的不少居民聞梵音後齊至,眾聲念佛。


記錄功德林創建情況的《曲江張氏族譜》

  隨着家族念佛道場的聲名和影響的不斷擴大,到民國戊午年(1918 年),觀本與友人在澳門創設佛聲社,招集同志,積極開展講學活動,同時提倡素食,使澳門念佛法事影響力逐漸擴大。這為後來的佛學院創設奠定了基礎。那時,觀本所想的,仍然是社會的問題。他希望將念佛道場的大屋改建為一座專為女信眾提供佛教修道之場地,以此擺脫愚昧,啟蒙智慧,提升女子的社會地位。幸運的是他這一想法,得到了一眾志同道合的朋友,以及社會賢達、佛教界的支持,並共同參與籌備的工作。當中主要得到他的姻親簡照南家族的幫助(簡照南的第三子娶觀本法師的第四女為妻)。這一供女信眾的念佛修道之地,成為港澳地區首家女眾佛教學院,在澳門宗教史上具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


功德林內景

發佈於2022-04-22 15:14:50
評論 0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