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人步入觀音堂,或許沒有留意建築群的山門,實在是另一番景致,分別在大雄寶殿、天后殿、關帝堂、長壽殿、觀音殿,水巷廊牆等處各有一條 10 米或 11 米的陶塑瓦脊。瓦脊上有戲劇場境以及吉祥物裝飾等,生活氣息濃厚,造工細緻,裝飾題材非常豐富,反映市民對宗教信仰的重視。
而值得留意的是,這些裝置都刻有打造的陶瓷工匠名款以及年號。只要細心觀察,定必流漣忘返。例如瓦脊上分別有着“嘉慶丁丑歲”(1817 年)、“光緒二年”(1876 年)等年款,以及“新怡璋造”、“石灣奇玉造”、“奇華造”等名款,指明這批瓦脊的燒造時間、工匠和窯口地點,是出自清代中晚期的佛山石灣。然而,更精彩的是,瓦脊上各式戲文故事裝飾、大小人物錯落有致,呈現出恢宏的整體氣勢,誠為一座露天的舞台。
再深入欣賞瓦脊裝飾題材,多源自傳統粵劇的戲文,從關帝堂東頭開始,大雄寶殿、天后殿三處瓦脊裝飾的折子戲為代表,引出了頗具寓意的民間歷史故事,有“劉秀醉斬股肱臣”、“光武帝太廟請罪”、“誤會得解君臣樂”等情節,恍如一幕幕生動的好戲,令人投入其中。上述提到燒造於嘉慶丁丑歲(1817 年)的瓦脊,便塑造了五十多位形態各異的人物,共同組成傳統粵劇的經典劇目——《漢宮驚魂》,儼如栩栩如生的舞台,豐富多彩、氣勢恢宏,引人入勝。自清咸豐以降,粵劇逐漸發展和興起,傳統粵劇之劇目戲文故事為主的題材,成為石灣瓦脊藝人塑造表現的重點,這也體現了澳門民間文化的色彩。
嘉慶丁丑歲(1817 年)造的瓦脊裝飾
還有一幅細小而吸引人的“郭妃設計椒房殿”圖飾,幾位妃子豐滿圓潤,似跨越了時空停留在此。何謂椒房殿?椒房是漢代皇后所居的宮殿,西漢未央宮中皇后所居殿名亦稱“椒室”,因牆壁使用花椒樹的花朵所製成的粉末進行塗刷,散出陣陣香味,顯示皇室貴氣,由此而得名。
“劉秀醉斬股肱臣”、“光武帝太廟請罪”、“誤會得解君臣樂”等戲文故事 西水巷戲文故事裝飾瓦脊上的大小人物錯落有致氣勢恢宏
瓦脊上的“郭妃設計椒房殿”故事
事實上,吉祥紋樣是常見的裝飾。整體上來看,禪院瓦脊裝飾色彩主要以藍、青、赭石等石灣傳統陶塑釉色為主,其吉祥紋飾主要通過搭配八仙賀壽、香山九老等各種人物,包括八寶如意、福壽平安、博古花件、飛禽走獸,以及不同形制款式、雕刻精美的亭台樓閣等。
在瓦脊正中央的鴟吻小品裝飾呈鼇魚狀,是印度神話中摩羯魚中國化的體現,代表民眾祈求消災解難的願望,極富民間色彩。這些陶瓷造工精美、充滿藝術氣息,質量也非常好,甚至經得起颱風和暴雨。你若經過觀音堂,不妨駐足尋找,一定會不枉此行。
鴟吻小品裝飾呈鼇魚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