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忘趙樸初丨佛緣九十載,晚年留下遺言:生固欣然,死也無憾!
智明佛學
智明佛學網

2022年5月21日,是趙樸初居士去世22周年紀念日。他如清風、若明月,留在我們的心間。





趙樸初居士一生涉及領域寬泛,既是享譽海內外的著名作家、詩人和書法大師;也是長期從事社會救濟救災工作、慈悲為懷的慈善家,但貫穿其中的主線始終是佛教。關於他是如何走上佛教這條殊勝之路的,故事還得從他小時候說起......






1、自幼就對佛教充滿敬仰

趙樸初居士在世時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名譽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著名的社會活動家、傑出的愛國宗教領袖。同時,人們都知道,他又是享譽海內外的著名作家、詩人和書法大師。還是一位長期從事社會救濟救災工作,慈悲為懷的慈善家。


儘管他的活動涉及那麼寬泛的領域,貫穿其中的主線始終是佛教。自上一世紀二十年代他到佛教淨業社當文牘,在上海佛教會當秘書,兼中國佛教會的文書工作開始至2000年5月21日逝世,七十多年中他的生活與佛教緊密相連。他的影響是那樣深入人心,可見他的佛緣殊勝。


趙樸初的佛緣源遠流長,在母親的影響下,他自幼便對佛教慈悲的情懷充滿敬仰。不滿十歲時隨母親去家鄉的廨院寺,住持以廟中火神殿為題出一上聯:“火神殿火神菩薩掌管人間災禍”,他當即以廟中觀音閣為題應一下聯:“觀音閣觀音大士保佑黎民平安”。在他心中觀音的慈悲、智慧、和平是早已扎根的。



趙樸初居士年輕的時候


2、關於信佛,“這怎麼能假”

1927年他在上海“覺園”養病,“覺園”內有一個佛教淨業社,是一個由佛教界上層人士組織的念佛團體,趙樸初對於念佛與“無我”的關係及念佛增強對佛的信念這一方面深有體會。同時,對於與此相關的儀軌乃至唱念也都非常熟悉。


當年的“覺園”又是一個佛教界高僧大德會聚的佛教活動中心,1929年成立的中國佛教會歷屆大會都在這裏召開。


趙樸初在這裏擔任文牘員、秘書、文書等職務,除認真辦理佛教事務外與圓瑛法師、太虛法師、應慈法師、關炯之、王一亭、黃涵之等都有交往。九世班禪在覺園成立蒙藏學院,斯里蘭卡的納羅達法師在此講南傳佛教,使他在佛法、教義方面感受到了三大語系的教導。而這裏佛教圖書館收藏的《大藏經》及諸多佛教經、律、論也使他更深入地認識到佛教的真諦,從而對佛教產生了信仰。


由於種種因緣,一些人對佛教的“出世”精神不理解,以為佛教是將一切“寄託於西天與來世”的信仰。事實上佛教是“世出世法不二”的。六祖惠能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趙樸初一生提倡“人間佛教”,正出自這樣的信仰基礎。





著名作家王元化曾對我說起,上一世紀三十年代他與趙樸初就有交往。他看到趙樸初在生活中那樣積極進取地辦事,覺得這似乎與佛教“出世”的精神不大符合,便問趙樸初:“你真信佛教嗎?”趙樸初回答:“那當然是真的,這怎麼能假”。


趙樸初的回答是絕對懇切的。他曾對我說:“信,先是對佛的信賴,然後是對佛的理解,再將這種理解付諸實行,最後得到證悟。這樣一個信、解、行、證的過程迴圈往返,日益達到更高的境界”。信甚麼?“緣起性空,如實觀照的認識論;諸行無常,時空無盡的宇宙觀;無我利他,度生無倦的人生觀;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的道德觀。”





對於佛教的認識論、宇宙觀、人生觀、道德觀,他是認真通過閱讀經典向高僧大德求教,去深刻理解的。通過這樣地信、解過程指導自己的行為,使他在“世出世法不二”這一點上做到了以“出世”的佛法去行“無我利他,度生無倦”的世間法。



趙樸初居士與十世班禪大師在北京人民大會堂


3、愛國愛教 積極投入抗日救亡活動

當年,面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現實,作為一個年輕的佛教徒趙樸初和廣大信眾一起積極地投入了抗日救亡活動。在全面抗日救國、救亡圖存的浪潮影響下,本著“報國土恩”,愛國愛教的精神他接觸進步人士,閱讀進步書籍,關心國家大事,關心抗日救亡運動。


他參與並聯合佛教界人士成立“中國佛教徒護國和平會”,任總幹事,他在“上海慈善團體聯合救災會”任常委,兼任戰區難民委員會收容股主任。

他夜以繼日地奔走於各處難民收容所,集中青壯年進行抗日救亡教育和軍事訓練。先後組織數批青壯年難民上前線,還通過重重艱難險阻將他們送到新四軍軍部去參加抗戰。


他逝世以後,我聽當年在上海負責地下黨工作的一位領導說:“那時黨要做的,趙樸初也在做,趙樸初做的,也符合黨的需要,在工作實踐中,他的影響越來越大,很多工作自然需要他去做”。

同時,這一切也都是本著佛陀教導而作的。趙樸初告訴我當年的佛教“護國和平會”制過一枚會章,是一頂地藏菩薩的毗盧帽,表示大願之意,而這大願正是護國和平。



趙樸初居士與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覺光法師歡快交談


4、以佛心教導流浪兒

佛教淨業社有一個淨業教養院,趙樸初是這個教養院的主要負責人。


教養院所收的成員大都是流浪兒,有的還沾染了許多不勞而獲的陋習。他按佛法進行教育,他說:“佛教的教育,要在行住坐臥四威儀中用功,在言語文字之外著手。” 不偏重學知識而強調做人,這是極有精深意義的。


對於這個集體,他強調“六和”:他說:“出家佛教徒的集團,叫做僧伽,僧伽二字有‘六和’的意義,即是在這一個集團裏,人人都要做到身和、人和、意和、戒和、見和、利和,這六和的道理說淺近一點,正是怎樣做人的道理。”


對於教師他要求符合佛“隨順眾生種種心性,應機說教”的教法;對於有罪錯的流浪兒童他要求按佛教重在教他們“發露懺悔從意根上除惡”的作法。

而對於那些存有不勞而獲想法的流浪兒,則要求他們用八正道的“正命”來棄除“邪命”學一手技能來生活。


他沒有把這些孩子按出家人的要求培養為僧人,而是讓他們成為自食其力,服務於社會的有用之材。這不僅因為出家本身要講因緣,而且當時社會確實需要大量的人才。在他的指導方針下,這裏出了許多人材,有幹部、軍人、作家、工程師、藝術家……。我也曾與其中一些人交談,我發現他們身上都有正義、為人民、慈悲的精神,這也是趙樸初種下的佛緣。



趙樸初居士與臺灣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法師在一起


5、當之無愧的好護法

他的言行深得高僧大德的肯定。太虛法師逝世前十日,以電話招趙樸初至玉佛寺相見,送給趙樸初一本自己著的《人生佛教》,勉勵他今後努力護法。


五十多年後,茗山法師去醫院看趙樸初,二人談起了當年這段往事,茗山法師說:“這是太虛法師把弘揚人間佛教的事託付給你了。”


護法,廣義來說指歸依佛法、護持三寶的神靈,狹義則指窮究密教奧義的高僧,及修行者所驅使的神靈。但今天來看,它就是‘護持正法’之義。一個人認真修學佛法、依教奉行,表現出佛教徒應具備的精神風範,使社會對佛法產生好的觀念,這有利於佛法的存在並得以發揚光大,這便是好的護法。數十年實踐證明,趙樸初是一個好護法。




新中國建立前夕,為迎接上海解放,各界人士成立上海臨時聯合救濟委員會,趙樸初任總幹事,負責收容難民,維持治安,看管散兵游勇的工作。他組織佛教信眾在玉佛寺舉行座談會,迎接上海解放,保護了寺院和圓瑛法師等高僧大德。


6 、“一塵不染”的趙樸初

上海解放後他負責華東生產救災的工作,那時上海有遊民60萬,他在解放軍協助下覓地安置,給以衣食、醫病、教育學技藝,使他們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再一次體現了佛教慈悲精神與共產黨為人民服務的一致。





1950年華東軍政委員會和上海市軍管會決定由趙樸初將美國經濟合作總署的救濟物資接收過來作救濟之用。這是一筆極為龐大的物資,當“三反”運動開始後,他在運動中經受了上海、華東和中央的三級審查。審查結果,沒有任何問題。他這次考驗反映了他的道德觀,也顯現了他的修養。周恩來總理讚揚他“一塵不染真是難得”,決定調他進京。開始原想讓他負責慈善救濟工作,他想到自己和佛教的因緣還是希望在宗教界,周恩來總理同意了。


這樣重大的決定當然不是個人的想法,事實證明這是他依佛緣行事的結果。他堅信佛法面前人人平等,因此不論是被人視為“只知叩頭燒香”的一般信眾,還是“深諳佛學”的學者,只要是尊重佛教,行善止惡的人他都廣結善緣。因此他人緣特佳結交的朋友貧、富、老、少都有,為此完成了許多於佛教、於眾生、於社會都有利的大事,在這個基礎上,佛教界許多事也自然地想到他。


1952年初,中國佛教協會尚未成立,有著悠久歷史在海內外影響深遠的金陵刻經部,因無人過問破落荒蕪,一片凋敝,雜草叢生,居士們想到趙樸初便派人特地趕到上海向趙樸初報告情況,他知情後立即與圓瑛法師等高僧大德一起組成“金陵刻經處護持委員會”,由他擔任主任委員,恢復了這一重要的佛教文化中心。



1952年冬,趙樸初居士與圓瑛大師、明旸法師合影


7、新中國重興佛教第一人

他弘揚佛法廣結佛緣是隨時、隨地、隨緣進行的,1952年北京召開亞洲及太平洋區域和平會議,他代表中國佛教界將一尊藥師像委託日本朋友轉贈日本佛教界,引起了中日兩國人民的友好往來,此後他在日本受到普遍尊重,享有極高的榮譽。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憲法明確規定了宗教信仰自由,老一輩革命家們對於宗教信仰自由這一點不僅堅持而且對宗教界尊重關心。


在大好形勢下,全國廣大佛教徒,都希望建立一個全國統一的中國佛教協會,而有此殊勝佛緣的趙樸初自然是理當擔此組織重任的。與廣大信眾一起,他參與發起、組織了中國佛教協會。在中國歷史上佛教第一次實現了三大語系、各民族、各地區的大團結。


中國佛教協會創辦了中國佛教最高學府——中國佛學院;恢復和修整了金陵刻經處;編印、發行了會刊《現代佛學》。


為了紀念佛陀涅槃二千五百年,中國佛教協會進行了對《房山石經》的發掘、拓印的浩大工程,使這一部歷經千年、刻在石板上的稀世法寶得以重放光輝;編印了《釋迦牟尼佛像集》《中國佛教畫集》,精心製作了一批佛像,在各大寺院舉辦了紀念活動。


應斯里蘭卡政府和信眾之請,中國佛教集中全國的佛教專家學者,成立了《中國佛教百科全書》編纂委員會,承擔英文《佛教百科全書》中國部份的編撰與翻譯。


面對寶鏡重光,法炬複燃,像設嚴飾,氣象萬千的大好局面,趙樸初一方面和大家一起為佛教事業的建設和發展勇猛精進,一方面他深知由於過去佛教長期的衰落,存在著不少缺點和局限,外界也存在著許多誤解與障礙,對待這一切一定要保持清醒的頭腦。




8、晚年的趙樸初

他老了,因為病長期住院。他以諸行無常,時空無盡的宇宙觀,無我利他,度生無盡的人生觀面對生、老、病、死。在病中他仍堅持工作,曾口占一詩:一息尚存日,何敢怠微躬。眾生恩不盡,世世報無窮。


一九九六年他寫下遺言“生固欣然,死也無憾” 。是啊!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一生中能接觸到那麼多善知識和他們一起為護持正法做了那麼多的事,難道還不欣然嗎?而眼看種下去的善因結了果實,後繼有人,還有什麼遺憾可言?“我兮何有,誰與安息。”他明白諸法無我,殊勝的佛緣是眾生的成就。萬法皆空,因果不空,“明月清風,不勞尋覓。”只有佛緣留在人間,有待後人發揚光大。





圖片來源 | 十願百科

文章僅作公益性分享,轉發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給文章原作者及眾讀者。部分圖片源於網路,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與我們聯繫刪除,謝謝!

發佈於2022-05-21 14:27:56
評論 0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