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贊耀禪修課開示節選:道心不易 惜之養之
阿贊耀
認證法師

阿贊耀禪修課開示節選:道心不易 惜之養之

修行一定要維持「道心」。道心需要食物來維持。煩惱需要食物——貪嗔癡的滋養;而道心,即內心的「三寶」也需要食物的滋養。

佛陀在經典裏說:一個比丘的壽命(āyu)就是「四神足」,因為「四神足」是心力的來源。一定要有這些心力的來源,才能繼續維持作為比丘的身份和修行的心。這裏的壽命不一定只是指肉身的生命。在修行上更重要的,是指作為比丘的道心的壽命。它需要「四神足」:欲、勤、心、觀,提供力量才能夠繼續下去。

修行這條路並不容易走,一旦沒有了這些心力,很快就會被煩惱拉走,回到世俗生活裏。以出家為例,一開始會很有信心、有沖勁,覺得自己天下無敵,可以一直精進下去。因此看不起那些懶惰的比丘。對那些出家久、懶惰和鬆懈的比丘就會生起慢心。

出家不容易,時間長了就知道:一旦沒有好好地保養道心,用四神足來補充的話,貪嗔癡很快就會在心中蔓延。當心力慢慢地弱了、沒了,就想著還俗了。煩惱會告訴他:「在家修也可以的,都是一樣的,最重要是心嘛。」「對呀,沒關係的。回去可以吃好的,再找個女朋友。同時,也一樣可以修行。佛陀說過,居士也可以修到三果。」然後,就跟著煩惱跑了。

所以,沒有那麼容易的,它需要長期的堅持。佛陀所講的「比丘」,可以廣義地理解為修行的「道心」——我們心中的僧寶。要維持它就需要不斷地補充善法,即正面的心力:欲、勤、心、觀。如此,內心的僧寶才會延續其壽命。

因此,需要長期不斷的加油。並不是一次加滿油就可以一直用下去,它需要不斷地補充——這是比丘的壽命。

其次是比丘的莊嚴(vaṇṇa)。外貌的莊嚴指戒律。比丘不是用化妝品、衣著,或任何外在的東西來美化自己,而是用戒律來莊嚴外貌。只有活在清靜的戒律裏,比丘才會展現出那種莊嚴——這是比丘/道心的莊嚴。

再次,比丘的(sukha)快樂是禪定,是四種禪那。而非一般人所追求的感官快樂。

還有,(dhana)財富。比丘的財富不是世間人的金銀財寶、房子、車子這些東西,而是四無量心/四梵住。讓內心具足慈悲喜捨,無邊無量,這就好像內心的財寶一樣,讓內心感覺飽滿、豐盛、充盈——這是修行人的財富。

最後是比丘的力量。(bala)力量,是指比丘解脫的成就,有心解脫和慧解脫。這是比丘的力量,而非世間人的權力。世間人的力量是權力、地位、影響力。而比丘的力量是修行和解脫的成就,因為只有這種力量才可以戰勝魔羅。

如果一個比丘——內心的比丘,即內心的僧寶——想要維持其生活和身份,並能夠不斷地成長,就要有壽命、莊嚴、快樂、財富和力量。當心中的僧寶具足這五種東西,一定會在修行道路上越修越快樂、越有力量、越開心。他不會想著退回世俗生活、感官享受,或家庭生活。他不會有這樣的念頭。

發佈於2022-07-16 12:25:56
評論 0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