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贊耀禪修課開示:此時此地
阿贊耀
認證法師

阿贊耀禪修課開示:此時此地

——「此時」回歸當下——

禪修中得到的體會,遠比平常生活得來的深刻,因此要把所學到的用於日常生活。用一種包容卻不黏著的覺知與自己的五蘊相處,這種覺知不一定只有平靜時才可以有。之所以覺得一定要平靜才可以有,是因為把身心狀態當做是自己。如果能像看待別人一樣來看待自己的身心五蘊,就可以提起正念,在生活中不斷去印證這種包容一切卻不黏著一切的覺知。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感受時間的流動。即使從未學過打坐的人,你告訴他感受一下時間的流動,他們都可以立刻有正念。這種時間的流動,不在乎你在做什麼,或是否在行住坐臥,也不在乎你的頭腦或情緒是否平靜,你一直都可以感受到它的流動。

正如我剛才所說「只有當我們的心在當下,才有時間的感覺」,因為過去和未來都只是一個印象,是靜止的,除非主動去撥動和造作它。但當下這個時間的流動,你是被動接受,而不是主動去造作,這就是實相。

至於過去的回憶,你可以把所有東西定格下來,完全靜止並永恆停留在畫面裏。但它只是個印象,並不是實相。在當下我們做不到這一點,因為當下所有的東西都在流動。時間不受你控制一直在流逝,這是無常的真相。

當我們一直活在過去和未來時,就感受不到時間流動的無常。如果可以安住在當下去生活,去感受時間的流動,其實就是讓我們回來當下。用這種方式最容易與日常生活相結合,不論行住坐臥,工作和休息,還是頭腦是否平靜,都可以感受背後時間的流逝。甚至當雜亂念頭不斷生起時,時間仍在流動。

如果你能感受到念頭背後的時間,其實就是在觀念頭,就是安住於當下觀察念頭的起伏生滅。即使頭腦不平靜,也已經有正念了。不管是否平靜,或狀態好壞,都可以回到此時。

把這種練習持續下去,自然會在生活中串聯起來,心就可以不斷在當下站穩腳根。不需要刻意去尋找所緣,什麼所緣都可以。只需要你能感覺到時間的流逝,你就已經在當下了。

要用寬容和開放的心來禪修,開放地面對六根,開放地面對生活。既然無常是實相,就不會因為不平靜而消失,它一直都在。所謂的時間這種感覺,並不是說有一個東西叫做時間,只是一個感覺而已。但是只要能夠感覺到時間的流逝,就代表在當下,用此種技巧可以讓我們活在當下。

——「此地」洞見實相——

當「此時」慢慢建立起來,就可以進一步加上「此地」。此地並不是我們身體所處的位置,或GPS的定位。此地是我們的六根,其實世界全部都發生在六根,也從未離開過六根。色、聲、香、味、觸、法,這些我們所經驗到的不是在外面,而是在六根觸處生起。它與覺知相遇,跳出一個火花,這就是唯一的當下。

一個火花生起了滅去,另一個火花跳出來。五蘊不斷生滅的這個位置就是六根,回到此地就是回到這個世界真正的位置。所有的經驗跳不出眼、耳、鼻、舌、身、意這六大範疇,一切都在這裏發生。當我們能夠安住於此時如實觀察,所謂的世界都是在六根這裏生滅。

「此時此地」,就是觀/洞見,在當下的六根這裏去不斷地觀察。只有在此時,才能看到無常生滅。只有在此地,才能看清楚這個世界的實相。苦聚和五取蘊的實相都在這裏發生,並沒有一個外在的世界和內在的我,全部都是六根的火花。

平時生活就運用這兩個步驟。先讓自己回到此時,技巧就是感受時間的流動。不管你在做什麼,都不需要刻意轉換所緣。把時間流動的背景召喚出來就是此時,這就是有正念。然後如實地觀察,就是用此地——六根這個角度來觀察一切現象,這也是「法念處」。

要記住現在的感悟,當剛禪修完五蓋平息時很容易直接看到實相。雖然平時五蓋猛烈,但不要緊,先把正念建立起來,即先在此時站穩腳根。所以一開始不用去觀六根/此地,當正念有了立足之地,可以覺知當下時,再加上此地這一元素。

——「慈悲」與「智慧」讓修行快樂且飽滿——

這是我自己使用的一些小技巧,和大家分享,可以自己去實驗和練習。如果正確地修行中道,心會越來越輕鬆、快樂、飽滿。我們會自然而然懂得微笑,因為心飽滿,就有喜悅流出來。反之,如果心有缺陷或空虛,即使努力專注當下去維持所緣,你也笑不出來。

慈悲和智慧結合起來才會修的快樂。只有正念和智慧,沒有慈悲柔軟的心,則是一種枯禪。雖然有清明和專注,但心輪卻是乾枯的。慈悲會滋潤這一塊兒,讓情緒變得飽滿和快樂。如此我們才會越修越快樂,而不是越修越打壓。

發佈於2022-07-16 12:48:51
評論 0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