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其實是指一切現象、整個世間,我們能夠知道的一切事物都是受,而「觀心」,是指去看心的狀態。
阿贊耀
認證法師

同修提問 :上星期師父提到當「觀受」的時候受便消失,這個叫做「觀心」,請師父解釋一下當觀心輪的時候其實是在「觀受」還是「觀心」呢?多謝師父。

阿贊耀 : 如果我們從根、塵、識相觸生起受這個角度去看,「受」其實是指一切現象、整個世間,我們能夠知道的一切事物都是受。所有受,無論是來自眼、耳、鼻、舌、身、意,我們一知道它的時候它已經成為過去,因為已經滅了;我們知道的只是想蘊留下來的一個印象、一個受的影像。我們甚至不能夠直接覺知到受,當我們認知到受的時候,它已經是一個印象、一個想蘊,而不是受本身。比如我們現在看到天空的星光,星光顯示出來的影像已經是不知多少億年前的現象,我們覺察到的受,比如眼睛見到一個人,認出他是某某的時候,其實這個人的形象對於我們來說已經是過去了,是同一個道理。一生起便立即滅掉,所有現在覺知到的事物都立即成為過去,不管是來自哪個根門的感受,這個不是「觀心」,是「觀受」,是從無常的角度去觀,觀所有受的無常。心輪給我們的感受一定是「受」,是情緒帶給我們的感受,有身體、觸覺和意根的部分。意根的觸受是情緒的狀態,身體的觸受包括心感到抽搐、感到沉、感到緊,這是身體的氣帶出來的觸覺感受;身心都有,是屬於受。

什麼是「觀心」?「觀心」是看心的狀態,心是否有貪、有嗔、有痴,是否廣大、是否「定」;這才是心,指心境,不是心本身,我們看不到心和受,只看到心的狀態。比如我們看大海, 看到的只是海浪,看不到海這東西,它所有呈現出來的都是海浪的形態。我們覺知的這個心,也只是透過覺知呈現出來的心境。心的狀態就是貪、嗔、痴、廣大、定等這些狀態,這就是「觀心」。如果套入剛才所講的「一切都是感受」,這個可以當是意根的感受,是法塵,視乎我們從哪一個角度去詮釋。佛陀講的法是從不同的角度指向同一件事,所以很多時這些名相會重疊,一個部分重疊於另一個部分的某個位置,是很正常的,我們只需要選擇一個法門去修便可以,重點是帶出心的離欲。

發佈於2022-09-01 12:49:20
評論 0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