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21日 阿贊耀 禪修課-開示: 不認同任何概念為「我」
概念與實相~
禪修讓我們身心恢復平安,這是一個美好的感受,就好像是風和日麗、晴空萬里的好天氣一樣。好天氣會讓我們感到舒服,但是一旦認為這個天氣是「我」的,這個舒服的感受是「我」的,「我」應該永遠擁有這樣的晴空萬里,就立刻苦了,因為這是不可能的。這些「天氣」不是永恆不變的,想要留住不可能被留住的東西,結果一定是苦。
我執,就是想留住一些東西,讓它成為自己或者屬於自己。但是諸行無常,所有的感受也都是無常,若把任何一個剎那感受當做是自己的,留在自己身邊,這就是抓取,隨之而來的必定是苦。現實會告訴你,那些感受根本留不住。
觀察無常,就是要讓自己的心明白這個顯淺的道理。你看,所有想要的東西——色相和名相,都在不斷地流逝、改變。在微觀層面,這種改變就是不斷的剎那生滅,每一個剎那都在被新的剎那所取代;在宏觀層面,這種改變看上去時間會長一些。
所謂的宏觀僅僅是一個概念,比如「身體」這個名稱,如果沒有突發意外的話,身體可以維持一段時間,在幾十年內都不會死,這容易讓人們覺得身體是常的,不是無常的。
這個「身體」,不是對實相的形容。沒有一個東西叫做「身體」,有的只是四大,有的只是每一個剎那六根的感受,這才是對「身體」如實的描述。我們不可能直接認知到一個叫做「身體」的東西,只能透過各種感官信息推論出有這樣的一個東西,我們把它叫做「身體」。而這個概念真正給予的信息就只有感受而已。
這樣去如實觀察,才會明白所有的東西都是六根的感受,而六根的感受在剎那地生滅。這些生滅的感受組成的任何一個宏觀層面的名相,都必然不會長遠,必然都會變化。只不過這些名相——被概念所形容的那些狀態,維持的時間有長有短,但這並不代表真有這樣一個概念存在。所有實相都是無常的,但是我們總是黏著概念(狀態),以為這些概念可以常、樂、有,我們就是這樣黏著概念法。
執取「我」的概念是苦因~
「我」就是這樣的一個概念法,對「我」這個概念法的抓取就是所有苦的根源。因為有了抓取,有了這種自我的帶入,就有喜歡不喜歡的感受,就有了造作,即無明緣行,造出各種繼續輪回的業,「人」就是因此而來的。
想要解脫,就要讓心認識到這個留不住的實相。在這樣的觀察下,無明而生的抓取、執著會慢慢地變淡變輕,最後消融。禪修也會因而變得越來越容易,那種不干涉的覺知也會變得越來越輕鬆。
我執越強,抓取、攀緣和改造就越強。如果你非常相信和執著這個「身體」是我,那麼打坐時一定受不了「身體」的緊或痛。你越是抓取這個色身,你就越接受不了這些苦受。
同樣的,若抓取這個自我的人格,把它當做是自己,那你必然會苦。比如說你相信自己是一個很能幹、很有才華的人,然後有一天有人批評你,說你這個不行,那個也不行,你一定很抗拒。因為越是相信自己厲害的人,越接受不了別人的批評。這個「接受不了」就是抓取自我人格所帶來的苦,我們把自己帶入到了這個叫做人格的概念法里了。其實,人格只是一大堆大大小小的習氣、程序而已。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格,一路走來慢慢形成的人格。但人格不是永恆不變的,不是說現在我是這樣的人,以後也一直都是這樣的人。在我們不斷經驗這個世界的過程中,人格在慢慢地被改造著。你可能不一定會察覺到改變,但是它的程序卻隨著各種經驗的觸動而一直被改寫。如果把一個叫某某名字的人格執著為「我」,那麼一旦在現實中遇到違反這種自我認知的情況,我們就會受苦了。
觀察苦使智慧生起~
若要不苦,就要不代入、不認同任何形式或概念為「我」。不管你怎樣稱呼,比如大我、真我……這些名字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沒有對這些名字生起我執。你一旦有了「這個是我、我是這個」的我執,你就一定會受苦。
要滅苦,就必須破除我執。真我、靈魂存不存在,跟苦不苦有什麼關係呢?不論有沒有這些存在,跟你正在受的苦都沒有關係。
受苦是因為執著,是因為貪嗔痴,不是因為某某東西存在或不存在、宇宙有邊或無邊。我們之所以不去討論,是因為這些問題跟滅苦完全沒有關係。很多人走偏了,錯誤地把「無我」這個叫法,理解為形而上的命題。佛陀說討論這些問題都是無記法,跟滅苦無關。一個真正的沒有我慢的阿羅漢,是不會有興趣討論這個問題的。
修行就是為了讓自己不苦,這是所有生命共同的需求,即離苦得樂。但我們一直做不到避開苦追求樂,因而陷入無盡地追逐中。即便偶爾得到片刻的快樂,但很快就會消失。這都是因為我們不知苦,不懂四聖諦。
所有的苦,不是外面那些「相」造成的,而是裡面貪嗔痴、渴愛造成的。雖然我們聽了很多遍關於四聖諦的道理,但只有透徹地觀察和理解四聖諦,才能真正地知道應該在哪裡用功。我們要用八正道、戒定慧的方式去生活。請大家珍惜自己的時間,管理好自己的生活。
禪修,雖然不是究竟的,但卻是必須的。如果五蓋太重,智慧就不能生起。唯有如此深入地思惟,才能生起智慧。
禪修能讓身心得到休息,如同在沙漠綠洲中暫時休息一下,然後繼續上路,通過觀察苦使智慧生起。不去認識、不去面對苦,我們就不會有智慧。不要以為每天在舒舒服服、無人打擾、時間充裕、好吃好住的環境里禪修,這樣就會開悟。這只是在追求一種溫室生活,天人的狀態而已。
只有多多地看到貪嗔痴,才有可能生起智慧來。抓取也會隨之越來越輕,因為看到了苦的真正源頭在於內心貪嗔痴的抓取、躁動,而非外面的原因,諸如沒有時間打坐、吃的不好、天氣不好等等。因此,我們就更加願意投入更多的精力去調服自己內心躁動的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