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30 阿贊耀禪修開示及問答:用慈心培育快樂 (二)
所謂慈心,不是感受上的舒服,那個只是受不是心。慈心修的是心,是心的一種狀態,就是這種無私付出的狀態。這種無私付出的心,它會帶來快樂,但是快樂並不是慈心。不要出現快樂之後,你整個人就撲向快樂、抱緊它不讓它走。原本你是慈心,然後就變成了貪心。所以我們祝福,我們會感受到快樂,但是不要去黏著這個快樂。我們可以隨喜它,這個心現在覺得輕鬆、覺得快樂了,我們隨喜它,這(這個喜心)也是在慈悲喜捨的光譜裏面。它做得好,我們隨喜;它不開心,怎樣祝福它都不放鬆,我們悲憫它、同情它,希望它可以脫離這種緊張。這就是訓練慈悲喜捨。
結果是怎樣並不重要,結果是開心或不開心,我們都可以訓練慈悲喜捨。即使全程我們仍然有很多情緒,心很繃緊、很實、鬆不開,我們依然可以接受、用捨心去接受。知道所有這些經驗感受都是因緣和合,它都是跟隨業報的原則來運作,如是因、如是果。不需要去怪罪任何東西,我們寬恕所有自己的過失,希望他將來可以做得更加好。這個就是捨心的培養。
捨心的核心是包容、寬恕,它是一種寬恕的放下、不是冷漠的放下。它是接受,它是原諒任何東西,是有溫度的。這種溫度就是我們情感的能量,會為我們的心帶來喜悅和振奮。這種喜悅、振奮、喜樂,是我們生命必需的能量。它和外在的食物、外在的所有東西相比,一樣重要。我們沒有了食物,沒有了這些物質的食物,我們會死;同樣地,我們的心沒有了喜悅,也會死。怎樣死呢?就是自殺。沒有喜悅的時候,你一定是覺得生無可戀。做所有事情都提不起勁,做所有事情都不覺得開心——即使是以前最喜歡的事情,這個時候你已經接近自殺不遠。所以不要小看內心缺乏喜悅的狀態,那是在培養抑鬱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