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賢行願品》淺釋(十)
道厚法師
認證法師

《普賢行願品》淺釋(十)

(二)利益眾生供養

   《華嚴經行願品疏鈔》說:「利益眾生供養者,如《十地品》云:『所修善根皆為救護一切眾生。』又云:『諸佛出世,本為利樂一切眾生故,所以利益名真供養。』」

【淺釋】佛出世目的就是為利益眾生,修行人利益眾生,就是供養諸佛。善法的意義就是對於自己與他人都有益處,我們與周圍的人生活上彼此相關,彼此都懂得除煩惱,修解脫道,長養道德,布施、服務、助人,就是依照佛陀的教導過生活,就能真正供養諸佛。

(三)攝受眾生供養

   《華嚴經行願品疏鈔》說:「攝受眾生供養者,彼名以慈悲心隨順攝取。又云:諸佛出世為以慈悲攝眾生故,如淨名居士,以善方便,居毗耶,離資財無量,攝諸貧民;奉戒清淨,攝諸毀禁;以忍調行,攝諸恚怒;以大精進,攝懈怠;以禪定,攝亂意;以智慧,攝愚癡,乃至入諸酒肆能立其志等。又一切菩薩皆以普門示現等,皆為攝取一切眾生,安置佛道故。」

【淺釋】攝受眾生就是以慈悲心,隨順眾生根機,將他們引進佛門。例如維摩詰居士,用善巧方法,維摩詰居士住毗耶離城,講經說法,以善巧方便攝受眾生,布施財物,攝受窮民;持戒清淨,攝受毀犯禁戒的人;忍辱調和自己的心和行為,攝受一些發怒的人;大精進攝受懈怠懶惰的人;禪定攝受散亂的人;般若智慧攝受愚痴的人;甚至進入酒店,也立定志向,不喝酒。用六度法門攝受眾生。

   「一切菩薩皆以普門示現等」,普門示現,這個「普」就是普遍。「門」,也可以講是法門,也可以講是一種「能通」,就是從一個有障礙的地方,可以通過去。佛菩薩神通自在,示現種種身,「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使眾生得度,安置眾生於佛道上。

    佛也教導以四攝法攝受眾生,四攝法就是用四種方法感化眾生,使眾生皈依三寶。四攝法:布施、愛語、利行、同事。

第一、布施攝:布施給眾生錢財,使眾生生活困苦得以解決,心情愉悅;布施佛法,使眾生歡喜信受。二者都能使眾生生無限感恩,而攝化眾生。

第二、愛語攝:語是語言,說眾生愛聽的話。根據眾生的根機,說契合他的話,使他歡喜接受教導。佛攝受眾生的話,如於《雜阿含經》說:「妙言令樂聞,無上柔軟音。」

第三、利行攝:行是做事,做使眾生得到利益的事。

第四、同事攝,跟眾生做同樣的事,藉由一起共事,度化眾生。

(四)代眾生苦供養

    《華嚴經行願品疏鈔》說:「代眾生苦供養者,以代眾生,上契佛意故。」

【淺釋】自己本來不必吃這些苦頭,為了救度眾生,而受這些苦,就是代眾生受苦。代眾生受苦,就是上契佛心,是為真法供養。

(五)勤修善根供養

    《華嚴經行願品疏鈔》說:「勤修善根供養者,彼云:不捨勤修一切善法,若不勤修一切善法,是亦不能利樂一切眾生。」

【淺釋】勤修善根供養,是精勤修佛法善法,才能利益眾生。

(六)不捨菩薩業供養

   《華嚴經行願品疏鈔》說:「不捨菩薩業供養者,彼名不捨一切菩薩事業,何以故?若捨菩薩所修事業,是亦不能利樂眾生故。」

【淺釋】菩薩,是覺有情的意思。菩薩的事業就是利樂眾生,菩薩不能放棄利益眾生的事。如果捨棄菩薩所修的事業,就不能利樂眾生。

(七)不離菩提心供養

  《華嚴經行願品疏鈔》說:「不離菩提心供養者,彼名常不捨離大菩提心。」

【淺釋】「不離菩提心供養」就是「常不捨離大菩提心」,這是法供養的最根本供養,佛弟子修行都是基於菩提心。修學佛法,不能離開菩提心。梵語「菩提」,字面意思是「覺悟」。將菩提與心結合後成菩提心,指的是覺悟的心,發願要成佛道的心,就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心,叫菩提心。修學佛法無論做什麼事,都要發如說修行供養的心,不然就離佛道遠了。

七、法供養勝財供養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40〈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善男子!如前供養無量功德,比法供養一念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由他分、迦羅分、算分、數分、諭分、優婆尼沙陀分亦不及一。何以故?以諸如來尊重法故,以如說修行出生諸佛故。若諸菩薩行法供養,則得成就供養如來,如是修行是真供養故。此廣大最勝供養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供乃盡。而虛空界乃至煩惱不可盡故,我此供養亦無有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華嚴經行願品疏鈔》:「法供養勝財供養,諸經論中無不此說。」

【淺釋】法供養勝財供養,諸經論中都這麼說。前面花供養、香供養等財供養,有無量的功德,可是比起一念法供養,例如起了一念「如說修行供養」,前面財供養一百分或千分的功德,比不上法供養一分的功德。百千俱胝那由他分、迦羅分、算分、數分、喻分、優波尼沙陀分」是印度的算術方法,就是把整體財供養分成細小,總量就多到無法算,但是比不上法供養一細小分。用這些大數字,強調財供養不能和法供養的殊勝相比。

    為什麼法供養功德這麼殊勝呢?因為諸佛如來都是尊重法,依著佛所說的法修行,能出生諸佛,能成就佛果,七種法供養修行,才是真供養。

   《華嚴經行願品疏鈔》:「財施若能稱法,皆法供養。況於深觀,非法供養?智者應思。」清涼國師的疏,把七種法供養,結合到前面華雲等財供養的觀行供養,財供養都變成法供養,就修得更圓滿了,能福慧俱足。

    修行最重要的是修心,念念合乎佛法,發之於身口,就是法供養,如果只是做外相的布施、持戒、持咒、念佛等,內心懷有惡心、我執,那是與佛法背道而馳的。修持佛法的目的,是為了消除內心的煩惱,世尊所說三藏十二部經典主要就是戒定慧,為了對治眾生的貪瞋痴煩惱,煩惱是由我執與法執而引生的。修持佛法,內心隨順煩惱、惡心,發動身口造作貪瞋痴三毒惡業,業障不會消,最終仍是引來苦果。所以,修學佛法要用佛法改變自心,讓自己的心得以清淨、寂靜,學會觀照,開啟智慧,通過這樣的實修佛法來根除煩惱,才能得佛法大利益。

以上刊登於111年《慈雲雜誌》九月號

(下期待續)             作者:道厚法師

發佈於2022-10-11 16:45:40
評論 0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