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念處本身就是一種生活禪
阿贊耀
認證法師

2021年11月19日丨阿贊耀 茶邊法談

為什麼佛陀時代很多人一聽到法,就可以開悟或很快有所成就,是因為他們很珍惜聽到的每一句法,並努力將聽到的法持續的運用,去照見身心之實相。

但是如今我們通過網絡獲得佛法知識來得太容易,反而不會去懂得珍惜,少了這一點我們比古人更加難開悟,因為古人是一直在運用佛法、思惟佛法。

其實傳統的泰國森林派沒有毘婆舍那「Vipassana」(內觀)這一詞,他們用的是的「พิจารณา」,意指思惟,這才更加符合原始經典裡佛陀的法義。

在原始經典裡佛陀沒有教我們修一個東西叫做毘婆舍那,但佛陀有教導我們修「四念處」,止和觀都在四念處裡,而修習四念處的目的都是導向智慧的領悟、心的解脫。

四念處是貫穿於我們的生活的,並不只是在打坐的時候才能有。所以四念處本身就是一種生活禪,它包括了我們所有的姿勢——四威儀,所有生活的細節都是四念處涵蓋的範圍,單單只是打坐或經行才有四念處實際是後人為了平息我們的五蓋而分出來的固定形式。

但四念處不單單只是打坐或經行,而是貫穿我們整個生活的,它的正念的核心就是一種清醒於當下的心,這種心才可以配合正見,我們的如理思惟——不斷的思惟無常苦無我,如此才會產生智慧。

這種思惟並不是做學術研究的學者性的思考——用過去或未來的概念、符號的頭腦性工作,因為對佛法的思維一定是在當下的經驗裡去印證,所以必須要有正念,心必須要可以清清醒醒的對當下去覺知,在這種狀態下去印證無常苦無我,如此才可以帶來智慧的領悟。

發佈於2022-12-01 12:28:24
評論 0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