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貪與欲樂
阿贊耀
認證法師

欲貪與欲樂    摘自2022年9月17日阿贊耀禪修開示

要明白欲貪和欲樂的區別。並不是說減少欲貪就一定不能享受,好吃的不吃,好穿的不穿……不是這樣的。那樣可能在培養相反的一面——因欲貪得不到滿足而升起的嗔心,而你努力跟這個嗔心對抗而已,其實欲貪並沒有減少。

欲樂是中性的,只是我們感官上的一個訊息;欲貪是心往外伸出手的那個動作。我們要減少的是這個動作,並不是感官上的舒服、感受。面對欲樂的時候,我們可以沒有欲貪地去享受,保持一顆滿足的心、知足的心、感恩的心。比如你吃到好吃的,用一顆感恩的心去吃,每一口飯、每一種感受是沒有欲貪的,都是滿足的。

欲貪和滿足有什麼不一樣呢?欲貪是一種不滿足的狀態,現在知道這個好,但是要更多,想要這種感受留得更久,心向著未來,是一種飢渴的狀態; 而滿足就在當下,當下升起,當下結束。這就是欲貪和欲樂的分別,不要把欲樂當作是欲貪。

不要對欲樂產生仇恨的心理,那是另外一種扭曲心態,也是間接地培養欲貪,並不會導致它減少。因為貪和嗔是一體兩面,就像手掌一邊抓取的時候(貪),另一邊是拳頭(嗔),所以貪和嗔是分不開的。你越喜歡一些東西,就越抗拒失去這些東西的狀態。你越喜歡平靜,就越接受不了一丁點聲音的干擾。

怎樣面對樂受而不起貪?去滿足,去知足;怎樣面對苦受而不起嗔?去敞開接受,保持一顆友善而不黏著的心。心是中立的,在沒有貪、沒有嗔的狀態下提起覺知,這是沒有痴。心是無貪無嗔無痴的狀態,這是正念,這種覺知才是正確的,是中道的。

很多禪修者只是記著要提起覺知、要專注,但看不到用什麼心態去覺知。是貪的覺知,還是嗔的覺知呢?用貪的心境覺知:想追求未來的狀態,要見到禪相,要見到光;用嗔的心境去覺知:內心不喜歡覺知,喜歡胡思亂想,但是他又要摁住自己,牢牢地捆綁住自己,這是內在的自我衝突。

怎樣是中道?一邊是友善的——無嗔;另一邊是不黏著的、不干涉的——無貪。這是正念的平衡狀態,就是中道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中,以正確的覺知方式帶領心自然地沈澱、穩定,這才是正定,是心對欲貪和嗔恚失去了興趣而自然的歸一。所以正確的禪修是在根源之處下手,松的是這只猴子,是這個心而已。

我說的這些是個人理解,不一定適合每一個人,你就當作是一個參考。仔細體會,是不是真的這樣運作的。

發佈於2023-12-21 14:24:28
評論 0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