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之間
阿贊耀
認證法師

頭陀行記 | 呼吸之間 2015-2-2

呼吸是身與心的交界。若身如水,心如雲,呼吸即是雲水交融的流。初坐時身體的活躍性(身行)還未從平時的狀態中平伏,氣血如水蕩漾。心的活躍性也同樣未從平常的狀態中平伏,情緒思緒如雲翻卷。這時最好的對治便是無為。

比如一杯水被搞混了,水中雜貨懸浮,要令這杯水回復平靜,沒有任何方法勝過安置不動,任其沉澱。最重要的便是不再去搞它。這就是無為。

「不去搞它」看似輕鬆,卻是不易。過程便在一個鬆字。放鬆身體比較容易,最佳方法便是學會中正自然的坐姿,氣血很快便自己升清降濁。放鬆心比較難,難在我們不習慣審察自心。要不斷提醒自己,莫要去干擾它。要多點耐性和包容,等它自己從平日的散亂中平伏下來。

不干擾它並不是說不再理它,或把它忘記,丟開一邊。延用杯水的例子。我們注意不干擾它的沉澱過程,但同樣要小心它在我們不注意時從桌上滑下,或被小孩來再把它搞混。我們不干擾它,卻仍要小心看管它。一個不留神,身體便失平穩,變成不平的桌面。心失平穩,變成小孩搗亂。

打坐前先給自己一個概念,身體不是我的,心也不是我的。在身體上,呼吸是血液含氧量的調節,橫隔膜的升降。在心靈上,呼吸是七情的投影,心息相依。呼吸處於身心的中間,不是我們的控制範圍。呼吸是身體的責任,是心情的責任。身心粗糙呼吸就粗糙,身心微細呼吸就微細。由粗至細,便只能待它自然沉澱。

只有無為才是最快的沉澱。小心提防自己要控制身心的意圖,這就是習氣,這就是無明。因為它以為此身心就是我,或是我所擁有的,才會嘗試執持控制。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乃至無為。——世間的學習每天都在增益(欲望),而大道的學習每天都在損耗(欲望)。不斷地損耗(欲望),直至不再隨欲而為。

用意過重,耗損心力,則不能久坐。細水故能長流,柔弱所以長久,無為乃得用之不竭。這樣的心態打坐,自然便能坐得久。

全文閱讀:https://mp.weixin.qq.com/s/kbjpuYAYXnXjRcDqG1mlO

發佈於2024-02-17 12:01:25
評論 0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