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答疑 • 七覺支 | 精神、情緒、智慧的平衡
佛陀所教導的四念處,並不是讓我們只是知道、知道、知道而已。而是在這個覺知的過程裏面,讓我們的七覺支慢慢地增長、圓滿。所以,它培養的是七覺支,而並不是單單的念。 單純的念是不會帶來解脫的, 就比如玩運動的那些人,他們也很專注於當下的動作,但是這樣會帶來解脫嗎?又或者貓捉老鼠時,貓守在洞口前面。老鼠一冒出頭,它就立刻一爪子蓋下去,這樣的念會帶來解脫嗎?很明顯是不行的。四念處所修的正念並不只是知道而已,而是知道以後,有念以後,還要懂得用正見去擇法。擇法就是分辨什麼是善的,什麼是不善的,然後用精進去選擇善的,去除惡的。隨着善法的增加,惡法的減少,內心會生起喜悅。喜悅充盈了,就會慢慢地清涼、穩定下來,變成輕安。輕安累積夠了,心就靜止了,就是定。定力發展到一個很高的程度,就會完全地舍/平等,即放下所有的二元對立的概念,完全平等。這就是一個正定的狀態。
所以,四念處的培養是通過圓滿七覺支而進入到正定的狀態。然後在正定狀態下產生足夠讓我們去除煩惱的智慧,所以是圓滿七覺支。你要自己去觀察一下,你現在修的所謂的“四念處”有在圓滿你的七覺支嗎?
全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