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禪修者用功時心中會下意識地要「得到」或「抓住」業處,結果用力過度,弄得心意僵滯。就像我們的手死力抓住東西,久而久之自然肌肉僵硬,無力維持。
有捨才有得。這句是老話,於禪修、於做人都是真理。禪修也需正見。禪修前提醒自己,不是「我」在修,只是身體在坐而已。一開始先什麼業處、所緣都不要,先解了心中糾結的念頭和情緒,讓它自然呈現出來。告訴自己,這不是我,也不是我的。
我們每天都會累積很多的情緒或思緒,這些潛意識中的暗流在禪修時就會變成五蓋。五蓋中的欲貪和嗔恚就是情緒。昏沉、掉舉和懷疑又與思緒的內容和活躍度有關。一閉目放鬆時內心的壓力自然抒解,可能是影像或念頭什麼的,這是自然的心理機制。如果一開始就死硬地埋頭抓呼吸,就會像海中礁石跟壓力抒解的浪流激撞,結果可能是心力消耗,昏沉無力,正念迷失,隨境而轉而打妄想。
一開始是放,卻穩站著正見的立足點 (三法印),把心中的壓力放開了,所緣就會自然呈現。跟著還是不能用力抓,所謂「若有意,若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說的便是一種平衡的用意之法。心中越無執著,業處反而了了分明,就像站在水邊偶觀清流,就這樣站著看便好,用不著越湊越近,最後把頭沉入水中,反而看不到水流。
——擇自:《頭陀行記》,阿贊耀,2015年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