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的慈悲喜捨(五)
阿贊耀
認證法師

阿贊耀網上禪修開示:正確的慈悲喜捨(五)

2023-10-21 阿贊耀網上禪修開示

阿贊耀答問「關於慈悲喜捨」

同修提問:慈悲喜捨,師父說是一種態度,這種態度是我們要特別訓練的,還是在修行時自動產生的一種態度?這是第一個問題。第二個問題就是,慈悲喜捨在修行者對於在追求解脫方面有什麼實際的利益?

阿贊耀答:第一個問題其實是一種正確的態度,即我們禪修的正確態度。如果禪修態度正確,慈悲喜捨是自然會培養出來的。所以聖者一定會有慈悲的特質,不會是冷漠無情的。如果我們修的是正確的禪定,心一定是柔軟的、溫暖的、平等的,否則很難維持禪定。所以正確的禪修可以訓練慈心,用慈心也可以訓練正確的禪定,我們稱它作慈心禪,其實這只是一個名稱,說的都是正確的禪定。

慈悲喜捨與解脫有什麼關係呢?當然是有關係的,因為我剛才說的無貪、無嗔、無痴的狀態,這才是慈悲喜捨的圓滿。如果有貪的話,那不是真正的慈,那是有求的;有嗔的話,它更加不會是慈,那只是一種討好的狀態、逃避的狀態。譬如說你覺得好像撞鬼了,你馬上跟它發慈心:「願你快樂、願你離開我」,其實這就不是慈,這是討好、是求饒。在有嗔的狀態之下,你的慈是起不來的。如果有痴的狀態,慈悲就不是廣大無量的,它是有條件的,對自己會慈多一點,對別人會慈少一點。祝福自己的時候,就是無邊無量的慈悲,祝福別人的時候,尤其是不喜歡的人,就是打了折扣,這個就談不上是無量心。所以真正的慈悲喜捨,它是無貪、無嗔、無痴,這樣才是圓滿的;如果我們這樣去圓滿慈悲喜捨,自然亦會滅去貪嗔痴,所以它也是一個解脫法門,無量心解脫。

發佈於2025-01-19 12:17:17
評論 0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