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到這個層次才是見苦
阿贊耀
認證法師

阿贊耀答疑 | 觀到這個層次才是見苦 2024-11-30

因為存在本身即是苦,有執取本身即是苦。你要看到這個層次,才是見到苦。這個層次的見苦,它帶來的並不是厭惡的情緒,而是不黏著的自在。不黏著的自在很容易就可以跟慈悲喜舍相應。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是用過去的貪作為推動力,而是用慈悲喜舍,用智慧和慈悲,作為我們的推動力,這樣的心是正確的,是一個放下的狀態。放下不會帶來沒有動力的。如果你感受到沒有動力的狀態,那一定是嗔心。

賢友提問:如何將厭惡轉化為厭離?

阿贊耀:厭惡是情緒,厭離是智慧。厭離其實就是無貪,但厭惡是嗔。這兩者中間的界限比較薄、比較接近,所以很多人會搞錯——把“不想要”這種情緒當作是一種厭離心。

厭離心是沒有厭惡的情緒的,它更多是一種平舍的狀態。它是沒有想要也沒有不想要,是屬於一個中間的狀態,這樣的狀態才是跟智慧相應的。厭惡是會影響我們的智慧和擇法能力的,讓我們分不清什麼是善,什麼是不善。

當我們有厭惡的情緒,它會讓我們的心變得僵硬。這樣去感受你的情緒狀態,如果你的所謂的厭離心是帶來心的僵硬的話,那就不對了。你要把這個僵硬的心、嗔心鬆掉。

怎樣鬆掉呢?就是無求的心。厭惡還是有求的,但厭離是無求的——它雖然想出離,但是出離並不是求回來的,是放下,是不執著,是鬆。所以你要分辨清楚厭惡和厭離,你就知道怎樣去處理。

全文閱讀:https://mp.weixin.qq.com/s/ft6U4U6kVEEY7XxDPMTZig

發佈於2025-02-16 12:22:55
評論 0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