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贊耀網上禪修開示:當下的力量(完)
2023-11-18 阿贊耀網上禪修開示及答問
答問
同修提問:師父,請開示什麼叫做法執?
阿贊耀答:法執,這個詞語在原始佛教是沒有的,而有一個詞語叫做「善法欲」。善法欲就是我們想修行、想追求涅槃的一種欲望。這個跟大乘所說的法執是有些不同的,法執據我所理解(我理解的未必是正確的,假如理解有誤你告訴我),是對於佛法的執著,譬如對於四聖諦的執著、十二因緣佛法的執著。這個詞語在原始佛教是沒有出現過的,佛陀所講的法不是指文字,如果我們執著文字,那當然是一個障礙。
佛陀所講的法只是一個工具,這些工具是為了讓我們依教奉行,為了讓我們發展離欲、發展放下。當你用了這些工具得到離欲、解脫的效果就可以了,不會解脫之後還執著法,是不可能的。哪個阿羅漢那麼傻,過了河還背著船在身上?
所以要知道全部都只是工具。而有些人執著於文字所說的法,那些人通常並沒有將它親身拿來用。這就好像你有一輛車,你很喜歡這輛車,不捨得它落地,你每天背著這輛車跑。如果我們執著這些文字的法,就像這樣的人,這麼好的一輛車給你坐,你反而背著它跑,多傻呀!真正拿去用時,到了目的地,自然就不需要用這個法了。
所以大部分中國人都懂的啟蒙佛經——《心經》,其實一點都不是啟蒙的東西,而是很深奧的。它裡面說的無苦集滅道、無十二因緣,指的就是破除這個法執。既不是說苦集滅道是錯的、或是十二因緣是錯的,也不是說反對這些佛法,而是反對你執著這些名相。你用了它達到效果之後,達到解脫、放下的效果,就不要再執著這些東西了,你就要丟下、忘記它。它只是文字,不是真理本身。文字只是符號、工具,是為了令我們明白真理和放下執著。我們做到這個效果,這才是真正的空。
但一旦將這些境界、次第變成文字,就會有很多人去執著這些文字、執著空。覺得我要得到空,我要什麼什麼……其實空不是可以得到的東西,能得到的東西就不是空。因此涅槃也不是可以得到的東西,它只是熄滅的意思——貪嗔癡熄滅,並沒有得到任何東西。
所以我一直強調用減法的思惟去修行,就不會掉進對這些名相的執著、將一些名字當成一些東西去貪,譬如「禪定、禪那」。你不需要去理會禪那是什麼、去追求禪那,你只需要去減掉五蓋、放下五蓋、去除五蓋就行了,那你的狀態自然就是禪定,即使你不知道這個名字也不妨礙你得到禪定。
所以更加重要的是要將注意力放在「如何去除障礙」這一點。若想得到涅槃,注意力就放在貪嗔癡那裡;若想證到無我,注意力就放在我慢那裡。你要觀察我慢,要把我慢找出來,把貪嗔癡找出來,你才能解脫的。而不是一直只在涅槃、至高境界、這個境界比那個更高……這些名字上做功課,但並沒有真正地去行。
真正親身去行(修行),其實是減少,並沒有增加任何東西,只有不斷減少。所以用這個減法思惟,我們就不會掉進這種對正面形容的名詞的執著裏。否則什麼都可以變成名詞,當變成名詞之後,執著就來了,那個法執就來了。
好,沒有問題,我們在這裡結束了,免得說得多了就有法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