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壽智燈傅普濟
戒晟法師
認證法師

  前一章一直提到的觀音堂,何以廟宇正門的牌匾寫著“普濟禪院”呢 ? 而且在較後期的澳門的古籍中,也陸續出現了關於普濟禪院的記載。例如,章文欽先生指出:現查文獻中最早提及普濟禪院,為詩僧成鷲跡刪和尚,他於康熙三十一年(1692 年)寫的詩,名為《遊澳門宿普濟禪院贈雲勝詩》,至少可知,十七世紀末便有禪院的名了。由印光任、張汝霖編撰於 1751 年的《澳門紀略》中便提到“舊有普濟禪院”。《香山縣誌》中亦寫道:“普濟禪院在澳門望廈村。”其實寺院內祖師堂《歷代祖師菩薩蓮座》兩旁的對聯,可為我們解開謎團:長壽智燈傳普濟,峽山明月照蓮峰。“長壽”所指的是廣州的長壽寺,原位於荔灣區的長壽路,可惜現已消失了。然而,我們不妨探索該寺院的簡史,自會發現與澳門關係極大。長壽寺原名長壽庵,由廣州一位孝子巡按御史沈正隆始建於明萬曆三十四年(1606 年),為其母親唸佛之用。曾經與華林寺、光孝寺、海幢寺,以及大佛寺並稱廣州“五大叢林”。



廣州長壽寺(1858 年皮埃爾.羅西爾拍攝)

  在此我們不能不提一位重要的歷史人物,就是一代名僧,被後人稱為普濟禪院開山祖師的石濂大汕(1633-1705 年),大汕和尚字廠翁,號石濂,一作石蓮、石湖,俗姓徐,有說他是江蘇吳縣人,也有一種說法指他為江西九江人。在清康熙年間,大汕來到廣州,這位充滿才情,在上流社會交遊甚廣,而且文采出眾的僧人,因得到時值在廣州鎮海樓召集畫師繪畫傳世的平南親王尚可喜的支持,籌得款項,主持重建長壽庵,並更名為長壽寺。重建後寺內有懷古樓、半帆亭、假山、花草等等。長壽寺“文木為樑、英石為壁,取房奧室,備極精工”,一時成為當時廣州上流社會聚會的重要場所。

  大汕和尚出生之時,正是明末崇禎年間,由於動盪不安的時局,他 16 歲便在蘇州出家,但卻是個披頭留長髮的僧人。稍後我們再詳談他的生平。而大汕與澳門普濟禪院結緣,與他分別在長壽寺和肇慶的飛來寺擔任過住持有關。這兩座寺院都是以禪宗為法脈,均由他籌款進行了大規模的重建。值得一提的是,佛教禪宗由達摩在中國傳播,到六祖慧能門下的全盛時期,發展成 5 個宗派,包括臨濟宗、曹洞宗、法眼宗、溈仰宗、雲門宗,所謂一花開五葉。大汕和尚是當時名僧覺浪道盛的法嗣,為禪宗的曹洞宗派系。該宗派由唐代洞山良價和他的弟子曹山本寂開創。長壽寺和飛來寺正是奉行禪宗的曹洞宗。大汕與澳門普濟禪院的淵源,可以追溯至康熙三十四年(1695 年),當時安南(越南)阮福周政權遣使來廣州,特意邀請大汕前往順化主持佛事。在當時來說,路途可謂甚遙遠,而十七世紀的澳門,已是華洋共處之地,澳門便成為他前往外地的平台。他選擇經由澳門赴越南當國師傳戒和弘法。在澳期間,他便在觀音堂掛單,因此與觀音堂結緣。大汕此次赴順化授戒傳法很受歡迎,在當地曾有一次授戒竟然吸引1,400 多人參與,被信眾尊為“國師”。正因為越南傳法之行,令他籌得資金甚巨,也令澳門的普濟禪院得益於此因緣。在大汕回程經過澳門時,即康熙三十七年(1698 年),他將越南籌得的款項,大量捐助澳門,在原來閩人所建的觀音廟基礎上,興建普濟禪院。其時他委派了徒孫循智法楷和尚為普濟禪院的第一任住持,並負責將寺院擴建的工作。這次主要是對寺院中央和殿宇的擴建,也是首次的大型修建,形成了相當的規模。禪院後人一直將大汕尊為開山祖師,供奉在現時寺院的祖師堂中,而澳門普濟禪院,與它的祖庭,廣州的長壽寺及肇慶的飛來寺皆同出一法門。而時值明清鼎革之際,明朝的遺民對清朝極為抗拒,不少人情願選擇出家入禪院當和尚,也不作清朝的順民。普濟禪院便成為避世者的棲息地之一。

發佈於2022-04-10 18:50:58
評論 0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