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30 阿贊耀禪修開示及問答:用慈心培育快樂 (四)
所謂的慈悲,就是和萬物連接的態度。這個萬物包括自己的情緒,包括自己的狀態、身心狀態。所謂的慈悲其實是一種微笑的態度。我們用這一種表情作為一個象徵,是一個很好的描述。你向自己裡面的態度帶著微笑、向外面也帶著微笑。當你對這種態度熟練了之後,它會成為你的本能、成為你的特性。
你怎樣對自己,就會怎樣對別人,是不能扭曲的。如果你一直對自己很兇的態度,譬如要求很高,小小的錯誤都不可以容忍,你一定會對別人表現出類似的態度、要求很高。其實這是源自於對自己的嗔心,對自己那種很強硬地打壓。如果你一直對自己帶著慈悲和智慧,不只是單純慈悲,還要加上智慧——不是那種濫好人的慈悲,那種慈悲就是放縱,是不行的。不是說我對自己慈悲,所以我任由自己去吃飯、看電影、甚麼都不做、躺下來甚麼都不做,這種不是慈悲。這種可能是慈悲態度,是沒有智慧的慈悲,這樣帶來的結果反而更差,令我們心力更加消耗,因為貪是消耗我們的心力的。
慈悲和智慧是最好的良藥,對自己是這樣、對別人也是這樣、對世界也是這樣。你對自己慈悲,就是對整個世界慈悲。香港人需要更加多的慈悲、對自己的慈悲,去訓練這件事,是利己利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