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06 阿贊耀網上禪修開示及問答:用慈心作為我們的武器(八)
賢友問:師父您好。師父剛才提到我們用正定來培養慈悲喜捨。我經常想,譬如說四禪八定,很多時候未必每個人都可以培養到;即使培養到,也都未必穩定,也是會消失的。我想問用智慧方面和這個禪定穩定的心,怎樣可以幫到自己發展這一種特質?
阿贊耀答:其實我們是利用慈悲喜捨來訓練正定,不是用正定訓練慈悲喜捨。慈心其實也是一種禪修業處,也會帶來正定,它可以一直去到很高,去到無色界定。其實我們的慈心本身是有一種無量的特質,無邊無際的那種特質,指的就是我們心的一種狀態,它其實就是一種無色想。當你發展到完全平捨的狀態,它基本上就很自然地接駁到無色界定,其實可以這樣的。慈悲、智慧、定,其實是同一條路上的發展,不要把它分開為一塊一塊地去做。要修正確的定,你是不可以沒有慈悲、不可以沒有智慧的。
智慧是什麼?八正道中的正見就是智慧,而正思惟當中,除了「出離」是一種智慧的表現,而另外兩個「無瞋恚」和「不侵害」,其實是慈悲的表現。所以你要得到正定,不能夠沒有正見、正思惟,不能夠沒有智慧和慈悲。如果你的定是正確的話,你的智慧和慈悲是同步發展的,不會是你的定很厲害,但你完全沒有慈心;心要是冷漠的、冰冷的,那個不是正定。
Q4 如何令定穩定?
賢友問:但是我們說到那個定,很多時我們會譬如生活當中可能令到自己可以平靜一段時間,但很多時我們又反覆,變成不是很穩定的,我們應該怎樣去... …
阿贊耀答:所以有正見、正思惟之後,接著是甚麼?是持戒。其實我們大多數人的定不穩定,都是因為戒做得不好,這個戒是廣義上的戒,指的是我們生活的所有行為,即你的生活方式。你的生活方式是不利於禪修的,那你的禪定一定不穩定,即是你的生活習慣是不利於禪修的話,一定是不穩定的。佛陀叫我們培養的生活習慣是怎樣呢?其實要一直保持正念、正知,一直要有很多禪修,守護六根,這個就是佛陀建議我們的生活方式。其實這個都可以算是戒律,或者說處於戒和定之間的過程、修行,你有了這個基礎,你的定力就很容易維持到。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