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雅士存墨寶
戒晟法師
認證法師

  也許普濟禪院秉承了祖師爺(大汕)的遺風,歷來文人多喜群聚寺內吟詩作畫。而且大汕和尚喜歡招納雅士,此風在長時段內得到延續,令禪院成為文化名人聚集之地。在院內,只要細心欣賞,到處都是藝術瑰寶,文人騷客留下珍貴字畫及雕刻,清雅脫俗,刻工精細。無論在牆壁、殿堂,或者花園,皆可見名家的字畫。無論院內僧舍、客堂屏壁、雕花金飾、書法雕刻,都讓人留連,也教人追憶曾經文人匯聚的輝煌。

  據知寺院以往藏有不少經卷,歷代眾高僧和不同藝術名家的書畫、書法約 200 幅,內有楹聯約 55副,為澳門三大古剎中規模最大、楹聯最多的一座寺廟。各款對聯讓人感悟禪機,例如“碧影荷風生內院、波中明月證前身”,“自喜軒窗無俗韻、無知草木有真香”,“塵棧一點不到地、蒼木四時皆長春”等等,市民大可慢慢參透。還有文物、古董,皆彌足珍貴,誠為澳門重要的文化資源。如高劍父、關山月、陳恭尹(嶺南三大詩家)的作品,董其昌、劉墉、章太炎等歷代名人手跡,都可印證寺院曾是文人雅士樂於聚會唱酬之地。斯人雖遠去,留墨仍飄香。

  其中鎮院之寶是《丹霞日記》手稿,乃出自澹歸(淡歸)和尚(1614-1680 年,俗名金堡),字道隱,號衛公,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是名僧天然和尚的第四法嗣,番禺雷峰山海雲寺禪系。他當過官,曾任明臨清知州,清兵入關後,隨南明隆武帝,任禮科給事中,後又跟隨永曆帝。因其分文不私,深受四方僧眾敬重。澹歸早歲從明代理學家黃梨洲(黃宗羲)學習,是位詩人,也是書法家,曾為平南王耿精忠撰年譜(耿為明臣降清,後又與吳三桂等反清獨立)。澹歸又撰《梅嶺記》,發揚文天祥不屈精神。他的草書《丹霞日記》記述了其在丹霞寺中的日常事務、生活瑣記等,對於研究南明史具有重要參考價值,也反映當時佛教的發展,十分珍貴。遺憾筆者未有機會在寺院親睹此寶物,據知《丹霞日記》1 冊 28 葉,蓋康熙癸丑返龍護園過嶺後所記。

  除此之外,普濟禪院保存了跡刪和尚的草書、天然和尚墨寶、羅岸先畫的《米南官拜石圖》、黎簡行書對聯和隸書中堂、謝蘭生題匾等等,彙聚了從屈大均到高劍父等幾個世紀的文化名人在此的文化積澱。例如于右任(1879-1964 年)贈予觀音堂第十三任住持慧因和尚草書墨寶。于右任為陝西三原人,祖籍涇陽,原名伯循,字誘人,爾後以“誘人”諧音“右任”為名,別署“騷心”、“髯翁”,晚年自號“太平老人”。他精於書法,尤其擅長草書,早年曾是中國同盟會成員。還有竺摩法師(1913-2002 年)的手筆。竺摩是位值得研究的文化僧人,他畢業於閩南、武昌等佛學院,抗戰時避難遷澳,弘揚佛學,曾拜高劍父為師習畫,成為忘年之交。他擅長詩詞、散文,書法尤自成一格,墨寶多為海內外各道場所珍藏。仁摩曾經在功德林創辦澳門佛學研究社。1953 年轉往馬來西亞檳城。

  劉墉(1719-1804 年)為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與翁方綱、梁同書、王文治齊名,其書法以濃墨著稱,造詣深厚,有“濃墨宰相”之稱。禪院中也保存了他的手跡,現在中客堂中懸掛的墨寶 —“韓持國在洛中作詩云:閉門讀易程夫子,宴坐焚香范使君。顧我未能忘世樂,綠樽紅芰對斜曛”,非常珍貴。

   

寺院中充滿禪意的對聯                                                                                  陳恭尹詩幅

     

                                         于右任贈慧因住持墨寶                                                                      劉墉墨寶


竺摩法師的條屏

發佈於2022-04-22 14:52:19
評論 0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