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若】的大概意思
釋成本 法師
認證法師

各位居士、大德大家好!阿彌陀佛!

今天稍微解釋一下【蘭若】的大概意思:

【蘭若】 是古印度的梵語發音,也有翻成中文為「阿蘭若」,或者翻成「阿練若」,「蘭若」二字是「阿蘭若」三字的簡稱。在唐朝時期意思翻為「無諍」。

在《四分律》中解釋為「空靜處」。這個「空靜處」特別是指空曠的地方,在一片大空地上,周圍沒有什麼樹木或是建築物。在佛世時的聲聞弟子會找這種地方修學禪定,或者是修學止觀,要成就觀行。

在《薩婆多論》解釋為「閑靜處」。「閑靜處」就是指沒有人來往喧鬧的地方,是指非常安靜的地方。好比在樹下禪坐、空曠安靜地方禪坐、山裡面的石窟內禪坐,或者隨便找個戶外的地方鋪一些草就露地而坐來禪修、或者是在樹林裡面安靜的禪修,或者在墳墓之間進行禪修,佛世時的聲聞弟子都會找這些地方來修學禪定,或者是修學止觀,要成就觀行。

在《大智度論》解釋為「遠離處」。是指出家比丘住在於遠離世俗人家居之空閑處也。如前面的「空靜處」或「閑靜處」所說。

在《大悲經》解釋為『阿蘭若者,修行人遠離世間種種五欲之繁惱事務。』「諍」,就是指「諍論」,是煩惱的另外一種名稱。所以「無諍」法能令諸有情不生起貪瞋癡等無明煩惱,並且具有止息他人煩惱的力量,所以經云:『忍者多力』。修行人忍辱不諍,其功德力是相當強大的。一般世俗人若冒犯到有修行忍辱無諍的修行人,其果報大多都是很慘的,這在經典之中也有多處提到;其中佛及阿羅漢等聖人都是具備這種無諍的功德力,是其他有情所不能觸及的殊勝功德力。另外「無諍」也是指「無漏」,也就是修行人已經成就遠離煩惱的法。《大寶積經》第九十二偈曰:「戲論諍論處,多起諸煩惱。智者應遠離,當去百由旬。」所以可以知道世間人大多是追逐五欲境界而生存,因此產生種種戲論以及煩惱,出家人斷欲無為的修行,遠離了世俗五欲就不會有世間種種的戲論及煩惱的出現來障礙修道。

在《十二頭陀經》有說到:「佛言阿蘭若處,十方諸佛皆共讚歎無量功德皆由此生。」可見修十二頭陀行的比丘,十方諸佛都會讚嘆其功德無量無邊,不可窮盡。都是因為在「阿蘭若」處修十二頭陀行所生起的。修十二頭陀行的佛弟子,最能代表的是「摩訶迦葉」(葉念為設,是梵音直譯),隨佛出家八天後就證得阿羅漢。佛陀稱讚他「十二頭陀,難得之行」第一,並曾在輕視摩訶迦葉尊者衣服破爛的比丘前,讓半座給他坐。可見「摩訶迦葉」的功德力之大。(「摩訶迦葉」翻為中文為「大迦葉」。

僧肇大師則解釋說:「忿競生乎眾聚,無諍出乎空閑故,佛讚住於蘭若。」所有一切憤怒諍論,都是因為眾生集聚之後,作出種種妄想、分別而引起的。所以在阿蘭若處離欲修行禪定,不與愚痴無聞凡夫一般見識起諍論,是佛陀所讚嘆的真實出家人。(僧肇大師為東晉時期僧人。鳩摩羅什大師於東晉隆安二年到姑臧(今甘肅武威縣),他遠道前往從學,成為鳩摩羅什大師最早的弟子,被稱為「法中龍象」。後秦君王姚興請鳩摩羅什大師入西明閣及逍遙園翻譯佛典,僧肇大師也隨列席譯場,幫忙翻譯佛典。後來被稱為鳩摩羅什大師門下「四聖」之一,其餘三位是道生、僧睿、道融。又被稱為「解空第一」的法師。可惜在三十一歲時圓寂,後人查無死亡原因。)

以上就是「蘭若」的相關說明。

最後我們回向:

願以此功德

普及於一切

我等與眾生

皆共成佛道

南無阿彌陀佛!(三稱)


發佈於2022-05-26 18:22:14
評論 0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