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壇經》講授之一
釋常元/講述
惠能大師他家本住貫陽,在河北省,因父親被貶官,流放於嶺南,時稱為蠻荒之地-「獦獠」的所在。就像過去我們台灣稱原住民說是-「番仔」這是一種鄙視的錯誤稱呼。
宋朝詩人蘇軾有一段話,描述嶺南那種一去不回的感慨:「問翁大禹嶺頭住,曾見南遷幾個回?」可見從南邊再北上的,是非常困難的。過去讀地理的時候,有五嶺,五個山嶺以南就是蠻荒之地,以北就是中原,比較都市化的地方。那時惠能的父親被貶官到嶺南,就是現在的廣東,距離河北兩千多公里的地方。
他的父親又很早就死了,只剩下母親照顧他,又提到移去南海,南海這詞有很多可能性,但絕對不是海南島,南海應該也是廣東一帶,不管是新州百姓、遷居南海,都是廣東省區一帶。當然他們家裡很窮,惠能就是當個樵夫在賣柴的。
據說惠能出生時,一大早有兩個出家人,敲他們家的門,跟他們家的人說,你們是不是在深夜裏生下一個嬰兒,我們兩個是來為他取名的,叫上惠下能,他父親說:「為何取名惠能?」
出家人答:「因為這孩子將來要『以法惠濟眾生,能做佛事』。」
後人有時講「惠」能或作「慧」能,反正有兩個寫法,這兩個都可以。
有天,一位客人想買柴火,請惠能幫忙送到客棧,送貨完畢後,惠能正要走出客棧,突然聽到有人在誦念經文,當惠能一聽到誦經內容後,心裡突然有所領悟,他就問說:「請問你誦的是什麼?」
客人說:「我在誦《金剛經》。」
惠能又問:「請問你是從哪裡得到這部經典?又或是為什麼會持這部經典呢?」
客人說:「我是從蕲州黃梅縣東禪寺來到此地的,其寺有五祖弘忍大師在那邊弘法,有一千多個學生,弘忍大師常跟僧俗四眾說念誦《金剛經》,就能見性,直了成佛。」
惠能聽了,覺得自己似乎跟這部經典有緣,也有傳說他是因為聽到《金剛經》中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八個字而有所領悟的。
因為惠能有所領悟,就想去禮拜五祖弘忍,後來有人給他十兩銀子,令他安置好母親的生活,才離家而去。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意思是什麼?
「無所住」簡單的說就是「不執著」,就是讓我們的心不只是執著於固定的觀念、想法、人事物上。
不產生執著之後呢?要「而生其心」就是要「有功能」,有什麼功能?智慧的功能。
整句來說,就是「心不產生執著,但是要有智慧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