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壇經》講授之四
釋常元
新加坡菩提閣&台灣廣修禪寺副住持

《六祖壇經》講授之四

釋常元/講述

神秀心想:「求法即善,覓祖即惡。」

那來講一個跟「想當住持」有關的禪宗故事。

唐朝時期有個自湖南來的修行人-司馬頭陀,頭陀就是修苦行的人,他去拜訪百丈禪師,因為要找人去住持一座山-溈山。

當時百丈禪師門下弟子很多,所以百丈就問:「我的住眾之中,莫非有人可以住持這座山?」

司馬說:「那就把你的弟子們叫來讓我看看。」

於是百丈禪師招喚寺裡的首座-華林和尚,讓司馬頭陀端詳一番。

百丈問:「這個人怎麼樣?」

這個華林首座之於百丈禪師門下,就像神秀一樣之於弘忍大師門下,都是弟子中排行第一。

司馬頭陀邊走邊咳嗽了幾下說:「此人不行!」

華林首座就退下了。

接著百丈禪師找典座師-靈祐法師來,司馬頭陀看了很滿意:「嗯!此人正是溈山主,他可以。」

於是當晚百丈把靈祐請到方丈室中說:「溈山勝境,汝當居之,你當傳續我宗,廣度後學。」

次日,華林首座聞此消息,就說:「我當這個首座真是羞恥,為什麼是靈祐有資格呢?」

百丈禪師知道後,就把兩人找來說:「沒有關係,我現在出一考題,如果誰的見解高超,誰就去當住持!」

接著,百丈指著一個淨瓶(水瓶),裝水的瓶子,問說:「淨瓶如不叫做淨瓶,應當叫作什麼?」

華林首座先答說:「他不叫做木突(木拖鞋)。」

百丈聽了覺得這個回答不行,又問靈祐。靈祐聽了沒說話,走過去把淨瓶踢倒就走人了。

結果百丈哈哈大笑說:「華林首座輸了一座山。」

這是什麼原因呢?因為,靈祐的心中沒有執著要去當住持,沒想得到一座山,他不在乎當選人是不是他!因此根本就沒必要回答這個問題,踢倒淨瓶就走了,他「心中無一物」,無所求。

至於華林首座,拼命想要這一座山,所以他是輸了。

從禪宗的角度來說,不是回答的問題「答案」是什麼?因為沒有所謂的「官方答案」,這是「態度」!內心態度的問題。

很多修禪的人,喜歡在文字上玩遊戲,玩遊戲不是不可以,但要檢視當下內心的態度是什麼?當自己在講這句話,或做這個動作時,內心是什麼狀態。

很多人會模仿禪宗裡的公案、講話、行為,這是錯誤的,只要自己當下體悟到什麼就表現出來即可。

請大家要認知,不是「踢倒淨瓶」這作法是對的答案喔!如果說這就是對的,那換華林踢了淨瓶,靈祐講了木突(木拖鞋),他們兩對調,其實還是靈祐得這座山,因為這是「心態」的問題。

難道百丈禪師不知道自己的兩個弟子,誰的程度到哪裡嗎?

我們要清楚禪宗裡面很多的行為言語,不是模仿到位就代表境界到位,每個人都可以講出那樣的模仿話語,也可以做出那樣的行為,那請問大家都開悟了嗎?這點很重要,千萬要記住這個觀念,這會跟我們要未來講的有很大的關聯。

話說弘忍大師的寺廟裡有條長廊,大師本來計畫請供奉(唐朝的僧官)盧珍,在長廊牆上畫「楞伽經變圖」,所謂「經變圖」就是把佛經的內容用圖畫表現出來,將文字轉化成圖畫的一種藝術。

另還畫及「五祖血脈圖」,就是將五祖弘忍以上次第傳承的祖師人名,一代一代記載下來,希望讓後人可以瞻看。由此可見,弘忍大師平常也有自己忙碌的執事。

這時,神秀已作偈完成,數度想把見解拿給忍大師看,不過每當走到大師的房門口,他就開始恍忽,緊張到通身流汗,皮皮挫(台語),心中怕怕。總而言之,心中很多雜念,這樣竟經過十四天,總計十三次,都給不出去。

後來,神秀突發奇想:「不然,我寫在走廊牆壁上好了!如果大師經過,看到說很好,我就出來禮拜說是我寫的。如果說偈子不好,唉!枉費自己在山中數十年修行,還受人禮拜,不配當修道人,慚愧!」

發佈於2022-07-16 18:17:49
評論 0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