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壇經》講授之八
釋常元
新加坡菩提閣&台灣廣修禪寺副住持

《六祖壇經》講授之八

釋常元/講述

從惠能體悟到「自性」的立場,因「無我」故「無塵可染著」。

從神秀修行的立場,觀照自心「執著」時,要練習「拂拭」放下。

我們學習《壇經》的過程中,最好兩邊都能了解一下,多一個層面,多一個角度來體會。這兩偈子並不衝突,還可以互補。

對於狂妄的人,我們教他練習神秀的偈子,好好用功。

對於沒自信心,不敢成佛的人,可以教他認識惠能的偈子。

我們看到很多學佛的人,停留在業障深重,除了拜懺外還是一直懺,仍煩惱不斷,懺又懺不掉,所謂業障一直往自己身上加,本來可能沒那麼多業障,結果自己加的越多,懺到最後自己很痛苦,不學佛了,因為越學好像業障越多,越來越痛苦,那這樣的人要多唸唸惠能的偈子。

又一種狂妄自大的人,常覺得別人在努力修行是很笨的,很差的人才要修,認為自己體悟到空了,就不用再修了,甚至鼓吹別人也不要修行,那這樣的人可多唸唸神秀的偈子。

這兩個偈子都很好,關鍵是五祖弘忍早就知道自己的弟子神秀,是沒有見性的,並不只是誰寫了怎樣的見解,單單從偈上印證,誰有見性,誰沒有見性。

話說惠能寫了驚為天人的偈子後,事情傳送開來,弘忍看大家很訝異,擔心有人會對惠能不利,故有道牆前,脫下一只自己的鞋子,對著牆面上惠能的偈子,用鞋子拍掉擦掉,並說:

「這個也沒有見性!」

大家一聽大師這麼說,本來驚奇的群眾也一哄而散了。

隔天,弘忍到廚房去看看惠能,見他正在努力在樁米勞務,便說:

「求道之人,當如是乎!」

這什麼意思?這是讚嘆惠能很平常心,老老實實生活,沒想要當什麼祖師,繼續他該作的事,心中也不像神秀一樣不安。

一般來說,如果我們是惠能,大概覺得自己寫的偈子被當眾擦掉,是一種羞辱了吧!因為神秀的偈子,弘忍大師叫人家供奉,結果自己的被用鞋子擦掉,差別這麼大?

如果遇到這樣而起煩惱,說是開悟,那也是假的,不會被傳法。因此完全是背後的心態,不是偈子高低境界在決勝負。

弘忍問惠能說:「請問你的米熟了沒?」

惠能答:「米早熟了,但還欠篩。」

這表示惠能雖已見性,但還需要弘忍大師當面印證,可能還有一些需要確認的。此時弘忍以拐杖擊碓三下,其實這樣打三下換作是我們,大概沒人誰知道這三下代表什麼意思?

但聽說這三下是讓惠能夜半三更到方丈室裡。

因此夜半三更,五祖以袈裟遮圍不令人見,為惠能說《金剛經》,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惠能言下大悟,原來一切萬法不離自性,並說:

「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我們解釋一下,惠能體悟的這幾段話大概的意思。

何期自性本自清淨:

要解釋這句話給人家聽可以水為喻,水即是水,本來清淨的,但加糖變糖水,加鹽變鹽水,加顏料變了不同顏色,但其中的水還是水,被加上去的東西與水只是混在一起,並沒有真正結合在一起,所以水本來清淨,不管加了什麼東西,水還是水。

何期自性本不生滅:

以生命為比喻,這一生的出生是生,這一生的死亡是滅,從現象上看是如此。但從佛法角度來看,曾有無盡的過去世,還有無盡的未來世,實際上沒有真正生了、死了。從念頭上是上一秒生下一秒滅 ,沒有真正生也沒真正滅。生跟滅是現向上的定義,此念頭是因上一個念而來,故實際不是真正的生,此念頭看似滅了,但實際又有下個念頭的產生,故是不生不滅。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以錦上添花、畫蛇添足來談,當體悟到本來就有的東西,清淨心本來就有,要再加一個東西進去才變成清淨是多餘的。

何期自性本無動搖:

有動又有靜,有靜又有動,世界上沒有任何東西是不動的,怎麼說呢?找找看,從科學上來找找不到,既然都是動,則沒有靜,如果沒有靜,動則如何成立?動靜是相對的。

又從另個角度講,這隻筆放在桌上,被我拿過來,從現象上來講是動了,對不對?但從它本身佔有的空間與質量來講是不動,只是位置移動而已,杯子在這空間裡面佔有這樣空間,你不論怎麼拿過來拿過去還是佔有這樣空間與質量,這個是不動的。以上的比喻,都是希望讓人有多一些體會,不能說完全正確,畢竟這是需要親自體會才可以。

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有一句話叫「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當心生起一個,是因為對應到內在與外在境界,而這境界通稱是「法」。法可以指「外在的人事物」,可以是「內心的念頭」。我們的心可以產生見解,也可以改變見解。

比如說我本來不認識你,因為認識你後,開始建立我對你的見解,對不對?下次再見到你,你做了一件事情讓我又改變原本對你的看法。實際上,一直都是「我這個心」在看待「你這個人」,實際上你底是怎麼樣的人呢?你看你自己跟我看你肯定有所不一樣。再者,上個念頭可能這樣想,下個念頭馬上又不一樣。

又念頭不斷的產生生,比如我對你的看法是這樣,所以依循我對你的看法產生跟你互動時的行為。

我看這人不順眼,故我對他產生的行為就是負面的,我對他看的順眼,對他產生的行為就是正面的,這就是從內在往外在產生出作用了。又好比這房子、桌子是誰蓋的、誰做的?是人做的!人用「心力」去設計做出的。所以自性之心真的能生萬法。

弘忍大師聽了惠能的體悟後,明白他確實開悟自性。故說:

「學習佛法的人,如果沒有辦法見到自性、本心,學習再多終究無法得到最究竟的利益。」

之前我們也提到,從禪宗來講,修行不是一種累積,反而是因為放下而更能認識自我,學再多如果是累積執著,是沒有用的。如果能知道自己的清淨自性,當下這一刻,我們跟佛沒有差別。

惠能終究是徹悟了,之前聽到《金剛經》是小悟,現在則是大悟徹底,也被弘忍大師印證為下一代祖師。不管是徹悟還是小悟,總之都是悟,因為悟的本質沒有差別,只是程度大小不同,就像一根針跟一顆石頭,同樣能穿過一塊布,只是針穿破時是一個小洞,而石頭穿破時則洞更大,亦如大海裡的一滴水,跟整片大海的水,本質一樣的,但一個是海量,一個只有一滴水的量。

弘忍大師將衣缽交給惠能後,就說:

「你就是禪宗第六代祖師,未來要繼續護念這樣的知見與修行,廣度有情流布將來,不要令法斷絕。」

發佈於2022-07-27 12:04:11
評論 0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