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16 阿贊耀禪修開示及答問——給禪修初學者的忠告 (完)
阿贊耀答問
賢友提問:剛才師父有提到生命的軌跡,在《慈心應作經》上面:斷除於欲愛,定不入母胎,為什麼初果還有七世的輪迴?
阿贊耀答:如果是阿羅漢果就沒有輪迴了。初果還未完全解脫,即是說:見解上清淨了,你的信心不會動搖,但是你可能還有貪嗔痴的習氣還未完全消除,所以(初果)依然還有後續的輪迴。 佛陀說最多七世的輪迴,七世之內,怎樣都會成為阿羅漢。
賢友提問:聽說有些人臨終的時候會憶念自己信仰的那尊佛或者是什麼佛號,但剛才晚課中「思惟無常,識一離去,即被遺棄」,這樣的話,假如好像我們在平時路上出了什麼事故、車禍,要準備死的時候,那一刻是需要想什麼,還是什麼都不用想?
阿贊耀答:無論你想或者不想,目的都是為了放下。你如果能夠放下一切去面對死亡,那是最好的狀態。如果我們還有任何東西放不下的,這樣一定是死得不開心的。 越多東西放不下,你就越死得不開心。
所以我們做臨終關懷,有一個原則就是你要讓臨終者放下。不用說什麼高深的佛理, 總之你讓他越放下得多,他就越去得好。譬如說:最簡單的一個方法就是,在他死前如果還有時間、機會,就讓他處理好自己的遺產,跟家人交代好,這些是很大的幫助,讓他多些放下。其次就是他們感情上的放下,譬如說跟誰有心結、跟子女不和,最好能夠懺悔、彼此懺悔,這個就解開他們的心結,幫助他們更加放下。可以的話,再進一步在見解上的提點,這個就是佛法的部分,就是讓他放下對五蘊的執著。身體本身是大自然的東西,受想行識也是大自然的東西。讓他放下對這些的執著,不用黏著這個身體,可以放下對這個身體的執著,將它還給大自然。死亡就是回歸大自然的一個過程。能夠接受死亡這個現象,這是最好的面對死亡的心境。
重點是讓臨終那個人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