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黃的廟譜
戒晟法師
認證法師

  翻開一本已經發黃的觀音堂廟譜,呈現於眼前的是普濟禪院的法脈傳承,以及歷代祖師和住持的資料,讓我們可追尋一些被遺忘的人與事。這是由遐齡和尚在民國時期編纂的傳法圖譜,名為《觀音堂法源圖譜》(遐齡寫存)。《圖譜》完好保存着,內文所見,他也要求佛門中子孫各代需抄寫和完善,不斷延續。由此可知,該《圖譜》的整理可追溯的版本乃由遐齡共享(遐齡和尚)編寫。遐齡為禪院的第八代弟子,曾任媽閣廟住持。現在可找到的《圖譜》版本是民國時期,由第十一代弟子見圖耀融和尚整理,並在他的師叔(或師伯)慧因和尚的指導和參與下,基於遐齡和尚較舊的廟譜上,搜集相關資料,查閱舊檔案後,重新整理抄寫完成的。他在序言中說明,《圖譜》對於了解禪院源由之重要,以免社會以訛傳訛,抄寫者寫下:於民國十四年歲次乙丑元月十七日,見圖耀融書於正覺禪林內室。在此一提,正覺禪林在媽閣廟內,當時由普濟禪院僧人管理。

  觀音堂為子孫廟,法脈代代相傳。《圖譜》開宗明義說明宗派的傳授,以及傳法至澳門普濟禪院的始末。當中明確寫明了廣州長壽石濂大汕禪師為洞宗的第二十九世祖,同時為廣州長壽和肇慶飛來寺兩廟的開山祖師,也記錄了大汕曾經被安南國王詔為國師,有呼風喚雨之能。他的弟子是慶餘興宗,而徒孫循智法楷,也是澳門普濟禪院的初祖,即第一任住持。


遐齡和尚編修的《觀音堂法源圖譜》

  誠然,有學者對於循智是否大汕和尚的徒孫提出商榷,史學大家姜伯勤先生就曾進行深入研究,並指出大汕應為循智法楷的徒孫。如此大的反差,推翻了人們一向的認知,這當然有他的依據。其理據之一,是基於慧因住持在後山安奉祖師的普同塔所誌:“本山自天啟三年由循智祖師斥衣鉢資購下。崇禎五年建斯普同塔⋯⋯”按此說法的話,循智和尚早於 1623已經斥資購買此山,1632 年建塔,因此明末期間便在禪院活動,較以上提到大汕於 1696 年從越南回澳門,修建禪院的時間,早了七十多年。還有,姜先生根據各種史書中記載,指出曹洞宗的世代排位,當中有“五代疊出”之例,即是,大汕的二十九世祖,其實是三十四世,而循智法楷(曹洞宗第三十一世祖)實際上是二十六世,而且循智和尚也曾經“主席長壽”等等。這的確值得思考。然而,筆者細看《圖譜》中內容,發現這一點:洞宗第二十六世祖,建昌黃龍壽昌無明慧經禪師住江西壽昌寺,創續二十字為脈:慧元道大興、法界一鼎新、通天並徹地、耀古及騰今。


大汕和尚像(民國十八年即 1929 年,浴佛節後

三日博羅盧鎮寰繪,番禺胡毅生題)

  也就是說,傳授佛法的子孫,需按照此 20 字為法名排序,而代代相傳。當中可見石濂大汕(大),他師傅覺浪道盛(道)排在他之前,大汕門下的弟子是慶餘興中(興),以此類推,都跟隨此洞宗派別的規範。於是,再看循智法楷(法)排列順序,就說明了他與大汕相差兩代的依據,為其徒孫關係又是很合理。至於慧因地本和尚(“地”字也按規矩排)所誌的碑文,由於沒有標點,是否有其他解讀或者另有因由,則有待研究。歷史往往留下許多的懸念,也是給後來者更多探索和思考的空間。關於大汕與循智的關係,我們只能期待挖掘更多的史料以資佐證。在未有更確鑿的證據前,筆者尚且以《圖譜》的記錄、觀音堂整理的歷傳表、祖師堂的排位,以及後山的“大汕宗風”牌坊等作為依據,可信普濟禪院初期的興建以及禪宗的傳播與大汕息息相關,其功德毋庸置疑。而他的徒孫循智法楷,被安排負責擴建寺院,同時在普濟禪院擔任第一任住持,由此開始了普濟禪院在澳門的發展。

發佈於2022-04-16 16:57:59
評論 0
加载中...